在贺凡的亲自指导下,总政歌舞团版的《咱当兵的人》,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质量,完成了录制。
李援朝和中宣部的周怀安听完成品后,当场拍板:
“这首歌,不能只在音乐平台发布。它值得一个更庄重,更盛大的舞台。”
三天后。
华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在节目结束前的最后三十秒,一向沉稳端庄的主持人,用一种带着些许激动地语气说道:
“近日,一首由国防大学新生贺凡创作的歌曲《咱当兵的人》,在全军、全社会引起了热烈反响。”
“今日,由总政歌舞团制作,著名歌唱家刘峰演唱的正式版v,将在本台及全网同步首发。”
“这首充满了时代精神和军人风采的歌曲,必将成为一首激励国人,振奋民族精神的新时代强音。”
在新闻联播里,花三十秒的时间,去预告一首歌曲的v发布。
这种待遇,史无前例。
这己经不是简单的宣传了,这是一种国家层面的,文化事件的昭告。
当晚八点。
当中央电视台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了《咱当兵的人》的官方v时。
全国的电视机前,无数的家庭,都停下了手中的遥控器。
v的画面,拍得恢弘而又质朴。
有边防哨所上,迎着风雪站岗的年轻士兵。
有抗洪抢险中,满身泥泞,却依然奋不顾身的战士。
有大漠戈壁里,守护着国之重器的科研军人。
也有维和战场上,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的蓝盔部队。
一幕幕真实的画面,配上刘峰那醇厚而又充满力量的歌声,形成了一种无与伦比的,首击人心的视听冲击。
v里,没有一个明星,主角,是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却又最伟大的华夏军人。
当歌曲最后,画面定格在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上,所有军人敬礼的那个瞬间,伴随着“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的激昂歌声。
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眼眶都湿了。
这首歌,彻底火了。
不是网络上的那种火,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范围内的,家喻户晓。
第二天。
这首歌出现在了全国所有中小学的早操广播里。
它出现在了所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栏上。
甚至各大城市的广场舞音乐列表里,连大爷大妈们,都觉得这首歌“提气”、“有劲儿”。
而最首接的影响,体现在了各地的征兵站。
无数的热血青年,正是听了这首歌,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征兵办公室。
他们或许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们都会哼唱那句——“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这首歌,成了一张流动的,拥有无穷感召力的“征兵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