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突击》的火爆,像一场文化风暴,席卷了整个华夏。
“不抛弃,不放弃”成了年度最热的流行语。
许三多、史今、袁朗等角色的讨论度,居高不下。
凡尘工作室,也一战封神,从一个行业新兵,一跃成为了所有人仰望的“品质标杆”。
作为这一切的幕后推手,贺凡的名字,再次被推向了神坛。
然而,这位“神”,却仿佛对外界的喧嚣毫无兴趣。
他婉拒了包括央视在内的所有媒体的专访请求,也拒绝了所有颁奖典礼的邀请。
他就像一个真正的隐士,在国防大学那高高的围墙内,继续着他规律而又神秘的生活。
这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态度,更增添了公众对他的好奇和敬佩。
他越是低调,外界对他的神化就越是疯狂。
但只有贺凡自己知道,他不是在低调,他只是在做更重要的事情。
对他而言,文娱的成功,只是为了给科技的崛起,提供“弹药”和“护盾”。
现在,是时候,让“龙芯”和“伏羲”发出它们的第一声啼鸣了。
机会,很快就来了。
十二月底,学期将尽。
国防大学内部,即将举行一场年度最高规格的“红蓝信息对抗演习”。
这场演习,旨在检验各个院系在网络安全、信息攻防、电子对抗等领域的最新教学和科研成果。
红军,由经验最丰富的网络战教官和博士团队组成,代表着学院派的最高战力。
蓝军,则由各院系的顶尖学员组成,代表着新生代的力量。
往年的演习,基本都是红军以压倒性优势获胜。
但今年,林海峰院士和龙校长,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们力排众议,决定让贺凡和陈默,带着他们那个尚处于原型阶段的“伏羲”系统,作为一支独立的“蓝军奇兵”,参与这次演习。
消息一出,在学校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让两个大一新生,去对抗博士团?这不是开玩笑吗?”
“那个贺凡,虽然在外面名气大,但这是信息战,不是写文章唱歌,他懂什么?”
“陈默的技术是强,但‘伏羲’系统只是个理论模型吧?拿到实战里,怕不是一秒钟就被攻破了。”
面对这些质疑,贺凡和陈默都没有回应。
他们只是默默地,将自己关进了实验室。
贺凡负责制定整套的对抗战略和欺骗战术。
而陈默,则负责将这些战术,转化为一行行冰冷而致命的代码。
演习当天。
巨大的指挥中心里,坐满了军方和校方的各位大佬。
龙校长、林海峰院士、王崇山教授等人,悉数在场。
大屏幕上,无数的数据流在飞速闪动,代表着红蓝双方的攻防态势。
演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