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穿越到刘禅身上的哪个好看 > 第73章 初临越巂(第2页)

第73章 初临越巂(第2页)

这一举动,明确宣告了汉官的存在与归来。

当夜,营地周围的黑暗中,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窥视。哨兵的神经绷紧到了极点,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像是敌人袭击的前兆。

营地中心那顶最大的帐篷里,灯火亮至深夜。

张嶷与几名核心僚属、向导围着一张简陋的、用箱子拼成的桌案,上面铺开了几张新绘于竹纸上的粗糙地图——竹纸轻便,不怕潮湿,远胜笨重易霉的简牍和昂贵的缣帛。

“附近势力大致如此,”向导用手指点着地图上几个粗略的圈,“靠近我们的这几个寨子,斯都、台登附近的小部落,以往与汉人还算相安,时常有些盐铁交易。

杀害龚太守、焦太守的主要是北面捉马、旄牛几部,尤其捉马部首领魏狼,最是骁勇凶悍,自称‘越巂王’,根本不认朝廷印信。”

“恩信为先,剿抚并用。”张嶷凝视着地图,手指轻轻点在代表那些相对温和部落的标记上,“明日,派出使者,携安民告示和见面礼,前往这几个寨子。”

翌日,数队使者出发了。每队由一名能言善辩、通夷语的文吏或向导带领,两名护卫。他们携带的礼物并不算丰厚:一些巴蜀带来的食盐、布匹、缝衣针。

但最关键的,是那份以工整汉隶书于轻薄坚韧竹纸上、加盖了崭新越巂太守大印的安民告示。

告示内容经过张嶷字斟句酌,由文吏以竹纸誊抄多份:“告越巂诸部:汉太守张嶷奉天子诏,重返邛都,绥靖地方。既往之咎,概不追究。免除积欠赋税三年,鼓励耕织贸易。各寨头人,可来邛都相见,共商安居乐业之事。朝廷恩信,绝无虚言。”

竹纸的轻便于此刻显现无遗,使者可轻松卷起放入竹筒携带,展开后字迹清晰,印信鲜红醒目,远非笨重易损的简牍或贵重难以普及的缣帛可比。

对于习惯了口耳相传或结绳刻木记事的夷人头人来说,这种轻薄如羽却承载着清晰权威文字和鲜红大印的“神奇之物”,本身就能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与隐隐的震慑。

数日后,第一批试探者来了。来自斯都耆老和李求承部落(史上杀害龚禄者,此处设定为其部落中相对缓和的一支或邻近部落)的几位头人,带着十几个精壮护卫,犹豫地来到了汉营之外。

他们看到的不再是废墟,而是一个初具规模、戒备森严的营地,以及那面飘扬的汉旗。

张嶷在刚刚清理出来、勉强能称为“太守府”的简陋大棚下接见了他们。

他特意换上了一身较新的太守官服——深色锦袍,袖口和领口以精致的靛蓝色蜀锦镶边,虽不张扬,但在这片蛮荒之地,那华美细腻的纹理与光泽,无声地诉说着中原文明的底蕴与季汉朝廷的实力,与周围破败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让几位头人不禁多看了几眼,眼神中多了几分审慎。

张嶷态度平和,请他们坐下,让人奉上热水。

他没有虚言恫吓,而是再次重申告示上的承诺,语气诚恳:“过往仇杀,非朝廷所愿,亦非越巂百姓之福。嶷此来,只愿各族和睦,恢复贸易,让此地重现生机。盐、布、铁器,朝廷可酌情供应,但需以诚信相换。”

他当场让文吏取来竹纸,将双方约定的“互不侵犯、开放一处旧集市进行有限贸易”等初步条款记录下来,双方确认无误后,张嶷郑重地盖上太守印信,并将其中一份交给头人保存。

头人接过那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竹纸文书,看着上面清晰的汉字和红印,神色复杂,最终还是小心翼翼地卷起收好。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接下来的几天,又有几个小部落的头人前来观望、试探,有的获得了同样的礼遇和一份竹纸文书,带着将信将疑的表情离开。

营地的气氛似乎缓和了一些,贸易点也初步设立,偶有零星的盐布交易。

但张嶷眉头并未舒展,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

果然,这天黄昏,一骑探马浑身是汗、疾驰入营,带来了一个令人心悸的消息:北境捉马部首领魏狼,不仅对太守的召见令嗤之以鼻,将使者携带的竹纸告示撕得粉碎,更放言“汉官来一个杀一个,脑袋挂在寨门口风干”!

不仅如此,他刚刚袭击了附近一个刚与汉营有过接触、表示了归顺意向的小部落,抢走了汉使赠予的盐布,杀死了部落头领的儿子,并将血淋淋的战利品展示给各方看。

消息迅速在刚刚平静些的邛都废墟周边传开。那几个收了竹纸文书、刚刚开始尝试贸易的小部落头人,再次来到汉营外,远远地观望,脸上写满了恐惧和动摇。

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座简陋的太守大帐,空气中刚刚消散的紧张和敌意,瞬间又浓稠得令人窒息。

所有人心头都压着同一个问题:这位新来的张太守,会如何应对?是像前几任一样退缩,还是

帐篷内,张嶷听完禀报,面无表情。他挥手让探马和僚属退下,独自一人走到帐门口,掀开帐帘。

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得血红,远方连绵的黑色山峦,如同巨兽的脊背,其中正北方那一片,便是捉马部盘踞的险恶之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