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许和老马都是人精。
看到陈默的眼神后,甚至都不用他多说,立刻就明白了——眼前这只成交价高达480万的珐琅瓶,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俩人本来都还想着借此机会,买上那么两件如意的。
这下好了,都把扔钱的心思给熄了。
跟在陈默身边,抱着看客的心态,逛悠了起来。
东边这间厢房,
里面摆的都是些瓶瓶罐罐的,大部分是大众喜好的瓷器,少部分是珐琅、银鎏金金錾刻的金属器件。
陈默对这些东西的兴趣,
不能说没有吧,只能说聊胜于无。
特别是眼前这种无漏可捡的情况,他的兴趣就更低了。
话都没多说几句,相当单纯的溜达在人群当中,当做一位看客。
逛悠之余,
他扫视着眼前的这些买家。
毫无疑问,不管是己经谈成交易的,还是那些未谈成的,里面肯定有托,甚至还不是一个两个。
但冤大头肯定也不在少数,
周辉那朋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己经亏了西百多万了,这会儿还满脸乐呵呵的,好像又看中了一件别的
不过,让陈默自己都有些意外的是,他都准备离开这个房间,去另外两个房间逛逛的时候,还真让他遇到一件有意思的。
“这小碟多少钱?”
“先生您好,您中意的这件‘甜白釉小碟’是明永乐时期的,我们金先生的报价为235万元。”
这会儿,那银发管事并不在,回价的是这东厢房的负责人,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干练女性。
陈默问价后,她几乎没啥犹豫,随口就报出了价格。
显然,比院子里的那些负责接待的小姑娘们,要高级不少。
相应的,权限肯定也要高上不少。
“235万吗?这个价格”陈默当仁不让的还起了价。
他看中的这个小碟,正如这位负责接待的女士所言,全名就叫做“甜白釉暗花小碟”。
是一件文房碟,又被称为笔掭或笔舔,在古时候一般用于掭拭毛笔上多余的墨汁和理顺笔毫。
这玩意儿通体色差有点儿偏向于汉白玉的那种白色,但比之要更透亮一点儿。
除了白之外,明面上倒是没什么别的图案。
那接待口中说的年头是“明永乐”,这点倒是没啥毛病,的确是明朝永乐时期的。
引起陈默注意的点,
就在于这个“暗花”上面。
釉面上面的刻花极其纤细柔和,单纯用看的话,如果不是在光线特别好的地方,很难看的清楚。
只有用手仔细抚摸碟子的内外壁,才能勉强感受到那刻花的精细程度。
这种暗花工艺,俗称为“眼看不清,手摸得到”。
陈默在心里盘算着价格,如果能砍到预期之内,那倒是可以入手,当做一只手把文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