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觅一惊,赶紧辩白,&ldo;太妃并未如此……&rdo;
&ldo;她道王爷是傻的么?一个王爵随意乱封?&rdo;赵诩干脆将钓竿扔到一边,抚了抚先前受过伤的腰,深吸一口气,&ldo;天下还未定,就开始一个个想着封赏,呵,也就这么点出息。章天问和崔氏有旧,他我倒是不担心,肃抒恩是肃州旧臣,也曾蒙过我的恩典,我也不担心。我如今唯一担心的就是窦立……&rdo;
他只字未提张仁宝,沈觅心中也有数,并未点破,&ldo;他虽是轩辕晥的旧部,祖上却是陇右勋贵。&rdo;
赵诩看着东逝流水,缓缓道:&ldo;我在想,王爷毕竟早已不是过去的肃王,许多事他兴许早有打算,我们再妄加揣测也是白费心机,封赏之事,我便不管了。&rdo;
沈觅极其诧异,赵诩此人有多重权,无人比他更清楚,他竟如此淡泊大度,倒是让他刮目相看了。
赵诩转头,对他笑了笑,恍惚间又是那个飒沓清举的士族公子,&ldo;沈大人既来了,许多事我便可以撒手不管,正好也让我将养几日。只是恐怕我要借你的好女婿一用,不知司马可介意?&rdo;
沈觅虽丈二摸不着头脑,可几年深交,他自然也知道赵诩能耐,只笑道:&ldo;我阖家上下尽供二位殿下驱驰,不只赵诙,王妃有任何事要我去做,尽管吩咐便是。&rdo;
赵诩意味深长地看他,&ldo;我这王妃也做不了许久了。&rdo;
沈觅笑得像个得道老狐狸,&ldo;到时候的册封大典,若殿下不弃,便交由臣操办。&rdo;
赵诩也笑,&ldo;司马做事,我一贯放心。&rdo;
令所有人诧异的是,自从沈司马来了,赵诩仿佛忘了自己还是个司徒,反而一心一意地做起王妃来。
只有身边人亲近如轩辕晦、赵诙才知晓,如今的赵诩可一点都不比先前独掌一军时闲暇。
轩辕晦托腮,看着赵诩一边查阅,一边下笔如飞,&ldo;你不是最看不惯那些腐儒么,怎么今日竟也修起经典来了。&rdo;
赵诩抬眼看他,&ldo;装傻。&rdo;
轩辕晦讪讪一笑,&ldo;我这等莽夫,只知攻城略地,到底不如十九郎看的长远。&rdo;
&ldo;此事,我也只是拟一个大致的章程,详尽些的,怕还是得进长安之后,去翰林院和弘文馆查阅。&rdo;
轩辕晦撇起嘴角,&ldo;先将娶男妻者不得继承家业那条废了,否则连我以后的皇位都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了。&rdo;
白苏送进来几封信笺,轩辕晦见是崔静笏的,不由又酸溜溜道:&ldo;不愧是心有灵犀的太学同窗,哪怕是编法都想到一块去了。&rdo;
赵诩翻了个白眼,一边拆信,&ldo;我看王爷你是活得越来越回去才对,没影的事情也能争风吃醋这么些年。&rdo;
他顿了顿,眼里亮的惊人,抬眼看轩辕晦,&ldo;王爷当时还不肯为崔静笏作保,现在恐怕就算他想让他死,王爷还舍不得呢。&rdo;
轩辕晦挑眉,凑过去粗粗一看,愣了愣,&ldo;我竟是小瞧了他。&rdo;
第104章
让肃王夫夫都眼前一亮,自然不是寻常之策。
崔静笏赋闲在乡,竟然整理了自三皇五帝始有史可查的律法,他随信附上的只不过是目录,却已然如同一本小册子,可想而知,最终成稿将是如何一本皇皇巨着。
可崔静笏聪明之处,在于他只是简单罗列,丝毫没有任何评议,完全不给旁人抓住他错处的机会。
&ldo;王妃,&rdo;轩辕晦笑道,&ldo;他既然已经为你编好了,你这几日可是白费心神了?&rdo;
赵诩挑眉,&ldo;我怎么觉得你还挺幸灾乐祸?&rdo;
轩辕晦赶紧道:&ldo;哪里,我是心疼你劳心费神。&rdo;
赵诩伸手点点他额头,&ldo;顽劣。不过,恐怕让肃王殿下失望了,我与他虽想到一处去了,编的却不是一类东西。他编的律法,只有刑律、户律、礼律、工律,许是为了避嫌,吏律与兵律他都跳了过去。&rdo;
&ldo;哦?那王妃编的是吏律?&rdo;轩辕晦自己觉得不对,摇摇头,&ldo;说要避嫌,你可比他还要谨慎许多。何况若是那么好猜,你面上则不会如此洋洋得意了。你先别说,让我自己猜猜。&rdo;
赵诩笑而不语,看着他在原地踱步。
&ldo;定然与宫闱无关,也不可能与宗室有关。你所学甚杂,但你关切之事,却也不多……&rdo;他顿住,回头看赵诩,&ldo;莫不是田律?&rdo;
赵诩有些意外,看着轩辕晦狡黠笑意,颇感欣慰,&ldo;在你面前,我已无所遁形了。&rdo;
沉吟片刻,赵诩缓缓道:&ldo;古往今来,王朝兴替,看起来由那些帝王将相、糙莽枭雄而定,实则不然……&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