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全面法制,会让贵族的利益大大受损。他们怎么可能支持法制?
幸而楚州和泰安并没有太多儒生,读书人在大周舍弃这片土地时,要么跑了,要么后来被北疆杀了。
这倒给了沈沫雪很好的发挥空间,她要是在儒生当道的地方宣布法治,只怕会被骂死。
泰安律法,十分全面。沈沫雪又挑与民生有关的法律,另推一本《民法典》。
让基层百姓的权力有了保障,还将传世了几千年的勋贵特权给削了。
法律面前,谁也没有特权!
而民法典还包括商法,特别有一点是首次面世的——《专利法》。
鼓励发明创新,做到匠人的利益与荣誉得到保障。
纵观历史,匠人一直是最低层,就算做出再利国利民的东西出来,也比不上文人一首名赋名诗来得强。
所以几千年,很多东西一点改变也没有。当然,明朝时倒是改革了武器,差点就开启了枪和炮的新时代。
可惜明朝官府从根子就坏了,而后面的上位者又不重视,让枪和炮消失,再次重用冷兵器。
真正做到重视工匠的时候,还是春秋百家争鸣的时候。
想来也是好笑,那时候就有了曲辕犁,有了琉璃制法,也就是最早期的玻璃。有了各种后人为之称奇的工艺。
却在一次次的战火中,这些古法失传。而后几千人,都未能再造出来。
论根本原因,因为对匠人的不重视,匠人的地位是最底层。发明创新得到的奖赏还没一首诗来得多。
甚至连性命都没有保障,建个后世称颂的寝陵,有可能会被灭口。修的宫殿出一丁点问题,就会被问斩。
这些人在后世能做大师,能被万人敬仰,可在这个时代,是身份底下的匠人。
还就有是,他们的技术是师徒或父子传制,一门手艺,没有传人,就真的失传了。
民法典,不光保障了农夫的权益,还保障了这些底层的匠人、商人、手艺人。
并且科学院各种分类学科的设置,高薪的职位和有荣誉的尊称,让他们更加愿意将自己的能力表达出来。
荆棘女王一手法典一手唐刀的画像,被竹光画了出来,准备让雕刻师雕成塑像,放在各城的广场。
宣布立国后,再就是封官。杨芳华为左相,这一点没有一个人反对。
既然有了女国王,有一个女丞相就很容易接受了。
武将们或为二品、三品的将军,只有寒夏是一品。
之后,泰安法典和民法典印刷千份,发放至各城各县各镇。
高铁领兵回阳山,莫鱼却不想回丰州,沈沫雪便将热气球全权交给他。
不光是培训‘空军’,还包括空中使用的武器制造,像那黑火药,就得再发明空中用更安全的。
还有热气球的制造,她船舱里的坏一个少一个,只有自己掌握制作方法,才敢将热气球用在更多的地方。
除了用于战争,用在运输、传送、侦察……各方面都能用到。
她能给莫鱼的消息就是,可用石棉布来制造球囊。只是石棉矿对人体危害极大,挖矿时一定要做好措施。
她和众人一样,每天背诵泰安法典,作为女王,要求官员倒背如流,自己同样得做到啊!
当泰安法典传到天下各处,大周的朝堂之中同样在翻阅。
不过他们多是鄙视而非称赞,女人就是女人,沈氏如此重视底层百姓,却亏待勋贵与官员。
怎么可能得人心?呵,说她得百姓之心,那有什么用?天真!
而李丰收到之后,却是一条条一点点全部看完,若有所思,不用褚易泽在一旁细说。
他也明白,大夏真严格按照此法律治国,最多几年,将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