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本经书,乃是手写版本,而不是印刷版本。
而且,关是看那些在字迹。
邓九灵就如醍醐灌顶,生出一种“朝闻道、夕可死”的感觉。
“这本经书的主人,恐怕就是百草经的传世人。”
邓九灵继续观看,眼中满是震撼。
一直以来,邓九灵都以为,生死薄铭刻经典,能获得100%的信息。
但看了这本百草经之后,邓九灵原本的信念,却发生了动摇。
“生死薄虽好,也能铭刻经典。”
“但真正的经典,恐怕是铭刻不出来的。”
随着时间推移,邓九灵这种观念,越来越坚定。
一种高明的武学,创始者亲笔书写的孤本,是无法铭刻的。
因为在这本书里面,记载了创始者,各种心理活动。
以及创始者,对武学的各种理解。
如果不是创始人孤本,而是后辈弟子所写,甚至是印刷体。
那么生死薄,就能100%铭刻。
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这区别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
武学之道,哪怕是同样的一招,如果理解不同,威力可能也会相差巨大。
随着时间推移,邓九灵对百草经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没想到丹药,还能如此修炼!”
这一刻,邓九灵如痴如醉,感觉整个世界,仿佛开启了一扇全新大门。
无尽黑暗之中,黑白二位阁老,面面相觑,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这本百草经,乃是药堂的创建者,大林祖师七十二弟子之一。
那名叫做——“药”的祖师,亲笔所写的经典。
准确来说,这本百草经,乃是大林祖师,从他的神功绝学之中,分拆的七十二分之一!
大林祖师诞生于佛国天竺,而在天竺的佛学之中,有一个不太好的习俗。
那就是——文化在历史的传播过程之中,并不注重书面记载。
就连佛陀本人,当年传法之时,也只是口述,从不记载在书本上面。
今世流传的佛门经典,没有一本是佛祖亲自写的。
而是佛祖涅槃之后,他的弟子们,进行大规模的佛法集结。
并在佛法大会之中,整理佛祖曾经说过的话。
让最有文采的人,根绝佛祖生前的话语,记载形成文字。
历经一代代人的编纂,最终形成后辈子弟,所看到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