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想打电竞的我 > 第367章 清明上河图(第2页)

第367章 清明上河图(第2页)

我看到了情丝万缕。”

京剧、流行音乐巧妙结合,苏冬虫又一次用了这样的方式,这声音、这腔调绝对是没错了,后面绝对有戏腔的,这绝对是在不断的铺垫“双声”唱法。

很多人都猜测到了。

“古巷的忧郁

写下琵琶的旋律

飘逸的外衣

街上叫卖的小曲

仿佛隔空变换到那里

一切模糊又清晰

几秒钟的世界

感叹不平凡的意义”

喻志平的琵琶声开始逐渐的变大,似乎是成了主角,苏冬虫的设计,充分的利用了乐器演奏者。

喻志平坐在舞台的中央,萧声响起,苏冬虫的乐队成员也开始配合,古声古色显现。

三位乐队成员在舞台的一边,和喻志平正好形成一道街面,苏冬虫慢慢的走到中间。

配合着清明上河图的动态走动。

“绫罗飘起遮住日落西

奏一回断肠的古曲

抬起画面如此的美丽

孰不知是谁的墨笔

淡淡胭脂遮住了思绪

小酌几杯却有醉意

多少能人将相书画三千里

上河图雕琢的意义”

苏冬虫不自觉步伐变得轻盈,右手拿着话筒,左手本是垂直而放的,却悄悄的挽起了兰花指。

可能是之前的练习的习惯,也可能是戏腔带的习惯,只不过发现的人很少。

苏冬虫本身是没有注意的,不断的注重着细节。

喻志平的琵琶这次弹奏的很好,表情到位,感情到位,似乎在和苏冬虫的戏腔和音。

女式的戏腔,加上清脆的琵琶,演奏出一片繁华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苏冬虫用古典而又时尚的演绎方式,用轻快的语调带领我们“乐”读了这一传世名画:行人飘动的外衣、街头小贩的叫卖……歌曲栩栩如生的画面感,仿佛将一幅《清明上河图》就这样呈现在了你我眼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