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尽回身去,曾波犹注人。
沈亚之《柘枝舞赋》云:
鹜游思之情香兮,注光波于秾睇。
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图书集成&iddot;乐律典》卷八十八《舞部》引)云:
善睐睢视,偃师之招周妓。轻躯动荡,蔡姬之詟桓公。
大约俱指舞人之流波送盻而言。&ot;曾波注人&ot;,亦犹夫&ot;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ot;耳。
柘枝舞原疑有一人单舞,与二人对舞之别;二人对舞则曰双柘枝。张祜《周员外席上观柘枝》诗亦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诗有&ot;小娥双换舞衣裳&ot;之句。卢肇赋亦是观双柘枝舞,《乐苑》据《御览》引,亦云&ot;对舞中雅妙者也&ot;。是双人对舞应名双柘枝舞也。至于寇莱公之每舞用二十四人(见《石林燕语》)是为柘枝颠,不可以常例论矣。
关于宋代柘枝舞之大概初未之知,后得读王静安先生《唐宋大曲考》,乃悉史浩《峰真隐漫录》卷四十五有柘枝舞大曲,欲识宋代柘枝舞之梗概,此盖为仅存之文献也。
王先生亦疑柘枝出于柘支,余说与之暗合,深引为荣。《峰真隐漫录》柘枝舞大曲,兹抄录如下(文津阁《四库》本《峰真隐漫录》论柘枝舞有残阙,兹依《强村丛书》本):
第32节:附录一柘枝舞小考(3)
柘枝舞
五人对厅一直立竹竿子勾念
伏以瑞日重光,清风应候。金石丝竹,闲六律以皆调;佅兜离,贺四夷之率伏。请翻妙舞,采奉多欢。鼓吹连催,柘枝入队。
念了复行吹引子半段入场连吹柘枝令分作五方舞舞了竹竿子又念
适见金铃错落,锦帽蹁跹。芳年玉貌之英童,翠袂红绡之丽服;雅擅西戎之舞,似非中国之人。宜到阶前,分明祗对。
念了花心出念
但儿等名参乐府,幼习舞容。当芳宴以宏开,属雅音而合奏。敢呈末技,用赞清歌,未敢自专,伏候处分。
念了竹竿子问念
既有清歌妙舞,何不献呈?
花心答念
旧乐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