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要对着俄罗斯的骄傲和希望‐‐俄罗斯的知名人士,对着俄罗斯的政治象征‐‐议会和政府开枪。
军队当然不能迈出这一步。作战部队总是想紧随事件的发展、但总是试图跟上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疯狂而矛盾的行动,他们现在正带着痛苦的耻辱退回自己的基地,关掉无线电发报机,在郊区的街道上&ot;迷失方向&ot;,静静地停在暗暗的夜幕之中。
***
在军人们的所有的答记者问和回忆录中,不知为什么总是固执地把装甲车队沿萨多夫环城从柴科夫斯基大街向斯摩棱斯克广场调动称为对莫斯科街道的&ot;巡逻&ot;。但这决不仅仅是巡逻,面是一种最后的、绝望曲举动,即试图用转移军车和武器恐吓,涣散和驱散白宫周围的人群。不管怎么说,在地下隧道内的一辆军车上被掩了一块帆布,一个人跳上装甲板,于是便从舱口响起了警告的枪声‐‐一个小伙子倒下了。装甲车猛然朝后退去,车后拖着小伙子那具奄奄一息的躯体。还有两个冲上去救助的人也被打死了。
血迹久久地留在沥青路上。德米特里&iddot;卡马里、伊利亚&iddot;克里切夫斯基和弗拉基米尔&iddot;乌索夫这3个年轻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他们水垂不朽。
这是一件那个晚上无论是军人还是我们看来谁也不想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本可以不发生‐‐只要军车指挥官一声&ot;原地不动&ot;的命令就行了。然而这又是一件预料之内的事情,因为人们数小时连续处在可怕的紧张之中,一直在等待着最可怕的时刻的到来。
但这个牺牲毕竟让所有的人一下子都清醒了。这天早晨在自己副手的压力下,亚佐夫元口中发出了关于从莫斯科撤军的命令。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们在众多的枪口保护之下昨天还感到自己信心百倍,现在却处于命运他关的时刻。他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紧急状态委员会召开的最后一次混乱不堪的会议一直在无休无止的歇斯底里气氛中进行,这一点从莫斯科第一市委书记尤里&iddot;普罗科菲耶夫的话语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说:&ot;最好给我一支手枪,我自杀了事。&ot;
顺便说一句,现在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商人。
8月21日早晨,整个国家都从恐惧和麻木中醒来。难道还要继续流血吗?难道一切还汲有结束吗?电台和电视台继续播放着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尽管情况已经急转直下,但被自己所作所为的责任吓得惊惶失措的紫急状态委员会在垂死挣扎,因此他们冒险的可能性依然极大。
但是亚佐夫元帅已经作出了决定‐‐军事武装开始渐渐撤离莫斯科。
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会议召开了。
1991年8月21日
14时15分,克留奇科夫、亚佐夫、巴克拉诺夫和季贾科夫乘坐的苏联总统专机起程前往&ot;福罗斯&ot;,卢基扬诺夫和伊瓦什科乘坐另一架飞机一同前往。
16时;3分,从&ot;弗努科沃&ot;2号机场一架图一134飞机起飞前往福罗期。帆上坐着西拉耶夫、巴卡京、鲁茨科伊、普里马科夫和10名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
19时25分,载着叛乱分子的飞机在&ot;别里别克&ot;机场降落。
戈尔巴乔夫拒绝同叛乱分子们谈话,他只是对他们进行一番严厉的道德训斥。他们无言以对。原总书记面前站着的是一支自杀者的队伍:虽然他们身份不同、面目相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都已成为过去。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了他们政治生涯的最后一页。
看到身背冲锋枪的全副武装的鲁茨科伊后,赖莎&iddot;马克西莫夫娜惊恐地问道:&ot;您是来逮捕我们的吗?&ot;为什么?&ot;‐‐鲁茨科伊奇怪地反问‐‐&ot;是来解放你们的!&ot;赖莎泪流满面地嚎陶大哭起来。
尾声
当天深夜,&ot;弗努科沃&ot;2号机场,从飞机舷梯上走下戈尔巴乔夫,正如有人描述的,他的&ot;脸色非常难看&ot;。一同走下飞机的还有他的亲人。我从电视上看着这些镜头,心里想道:虽然戈尔巴乔夫过去和现在都是我的政治反对派,但这样一次可怕的事件有这样一个良好的结局,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然而,第二天,是举行送葬游行的最沉痛日子‐‐难以数计的人群队伍从白宫一直排到瓦干科夫,气氛沉重而压抑,真为我们所有人感到难堪而羞耻。戈尔巴乔夫经不住这一切,他走了,而我和由于痛苦而脸色发黑的母亲们留在了一起,我不能离开这里。
谁准知道这次葬礼将不会是最后一次……
有人多次指责我在叛乱后立即召开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示威性地签署丁关于停止共产党活动的命令。是的,我是示威性的,但不是恶意的。谁也不能否认,这3天里所发生的最主要事件是共产主义政权在我们国家完全彻底地垮台了,政党留下了,思想留下了‐‐但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国家的、好战的意识形态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
非常奇特的是,那3天的事件与1993年10月的白宫&ot;保卫&ot;战细节有着惊人的相似。两者似乎像照镜子一样互为反映。
我不想看这面&ot;镜子&ot;。但是必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