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种优厚的待遇,徐州周边,虽然眼下还没有发布什么流民招募的政策。
但还是吸引了不少流民,从山中走出,想要尝试着加入徐州军。
哪怕只是一个辅兵,起码只要加入进去,就能够拿到两石米的安家费不说。
每个月的两石米,除开养活自己,还能够再管几张嘴。
自己留一石自吃,剩下的一石,煮成粥,起码能够管妻儿两张嘴活一个月。
至于说父母……
流民流民,流民之中,最先死去的,就是那些老人们。
能够活到现在,还能够撑到袁谭收复徐州,清净州郡四方的流民。
其中大半,不要说父母了,便是妻儿尚在,就已经相当难得了。
只不过,不管是袁谭也好,还是专门负责徐州内政的齐候府长史诸葛瑾也罢。
对于这些想要投军的流民们,都是爱莫能助。
起码眼下,是这样的。
正如之前所说。
徐州军对于士兵们的待遇,优厚到了可称天下之冠。
便是徐州的大后方河北军,待遇也没有徐州军这般优厚。
但士兵们是爽了,巨大的粮秣和银钱缺口,所带来的庞大压力。
却是压在了以诸葛瑾为首的齐候府诸文臣身上。
齐候府中。
随着齐候府建成,徐州众人若是议事,都会在齐候府中进行。
不管袁谭与会与否,起码在齐候府中商议,是臣子们的一个态度,表明自己没有徇私。
只是今日的齐候府,氛围却是颇为不同。
齐候府内宅门前,袁朗身穿重甲,手拄一根铁枪,牢牢的站在内宅大门前,一脸的苦色:
“诸葛长史,君候真的有事,今日不便见长史,还请长史回去吧。”
袁朗心里苦啊。
这些天,诸葛瑾快要被徐州的粮食缺口给逼疯了。
按照徐州军的规格。
五万正兵,一个月就需要支出去十万石米,一千五百万钱。
便是四万辅兵,一个月也要支出去八万石米。
可徐州现在的情况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