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狗子离开后,柳化蛟就再也不敢找诸葛青继续下去了。
甚至为此赵方旭都代表官方找过柳化蛟一次。
不过赵方旭不是为了劝说柳化蛟放弃,而是希望他继续下去,只是千万不要生气恼怒到伤人的地步。
因为柳化蛟的这几次事件,在律法体系内,很有参考意义。
包括几个中途意图跳出来,结果被拿下的“知心大姐姐”。
都对上下产生了警醒的作用。
就和任老跟赵方旭聊的时候说的那样,有些事情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不可能单纯的分为好和坏,影响整体的,是风气。
就像瀛国那边,之前右翼横行,让人感觉就是几乎没有好人。
可仅仅经历了一次刺杀事件,在石川坚和他的盟友的操作下,左翼立马就翻身占据了不小的声量,开始分庭抗礼了。
这并不是他们有什么妖法,能凭空造出队友。
和舆论场里沉默螺旋是一个道理。
当发出一个声音的声量太大,其他声音就会被掩盖,然后想发声的大多数普通人也会选择沉默。
最后看起来,就像是只有一个声音。
但实际上,你能说这个庞大的群体意见一致吗?
这种声音,只能代表“风气”。
能影响风气的东西很多,有一个却是关键。
那就是被一些对唯物史观一知半解的人最唾弃的东西——英雄。
英雄,或者说榜样,这是最容易以小博大,对风气造成影响的。
举例,国内对一统天下的执念,来源于嬴政和刘邦。
嬴政不用说,秦国第一次大一统。
为什么要加刘邦呢?
因为如果没有刘邦,继承者是明确准备搞分封制的项羽这头猪,那么统一根本无法深入人心。
秦国维持统一的时间太短了,还没秦时明月动漫连载的时间长。
那为什么不只说刘邦呢?
因为刘邦本身也是受秦国影响,才有统一这个概念的。
大丈夫当如是也嘛。
这才是唯物史观下,英雄的作用。
既不是说英雄决定了一切,也不是说什么“没有秦国也有其他国家一统天下,没有嬴政也有张三李四王五”。
这种所谓“历史的必然性”反而是唯心的。
别说零散的欧洲给出了证明,但凡他们不选择性无视准备重启分封的项羽,都不会说出这种话。
任老和赵方旭说的就是这个。
现在整体风气是正向的,积极向上的,不是因为本来就是如此。
而是因为白墨的提议,大家一起的努力。
让沉默的人不再沉默。
现在是一个好时代,但如果没有一个正向的风气,好时代也无法被把握住。
现在好就好在,因为异人的出现,必定需要大规模重修法律。
这是一件好事。
本来重修和添加都有不少阻碍,但现在阻碍在大潮面前根本无法阻挡。
当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始重修。
正在进行人员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