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楚江的大军到达了丰裕口。
而此时丰裕口的城楼上,士兵们轮流照着已经写好的&ldo;告逆贼书&rdo;大声朗读,士兵们中气十足的声音回荡在山间,有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ldo;楚氏逆贼,背君叛国,勾结外贼,图谋不轨,理应处斩……&rdo;
大军长途跋涉本就疲累,如今被城楼上的士兵整日斥责辱骂,身体和心理都遭受了双重压力。大家不过是一样的将士,只因对面的人是站在忠君爱国的立场就平白地高了他们一截,听着不停灌入耳朵里的骂声,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
而五天前,舒慈一封手书被快马送进了宫中。
太后看完后,立马召集了所有的笔帖式,照着舒慈给的模板日夜抄写,有不少的大臣得知消息后也加入了进来,大家聚在了乾清宫的偏殿里,点着宫灯,埋头苦写。
&ldo;太后娘娘,一共写完了两千四百份儿。&rdo;韩贵报到太后的面前。
&ldo;太少,让他们至少抄出一万份儿。&rdo;太后皱眉。
&ldo;可宫里的大人们精力有限,依奴才之见,不如召集民间的秀才文人,大家一块儿抄写?&rdo;韩贵提议道,&ldo;这样不仅完成了贵太妃娘娘的嘱托,又能让天下人知晓安康王与楚氏的狼子野心,岂不是两全其美?&rdo;
太后点头,立刻起身:&ldo;你这个提议甚好!传哀家的懿旨,召集京城内所有能动笔的人,不管岁数几何,只要能写能抄,即可!&rdo;
韩贵应声,正欲离开,太后喊住他:&ldo;贵太妃的法子同样适用于京城,你立刻让顺天府尹派人在街头张榜,将安康王的所作所为告知京城百姓,此时正是该大家团结一心的时候,楚氏大军临近,务必要让大家拧成一股绳!&rdo;
&ldo;是,奴才遵旨。&rdo;
五天后,五万份儿&ldo;告逆贼书&rdo;被交到了舒慈手中,超额完成了她交给的任务。
一入夜,舒慈便派出一队人马潜入敌营,不搞偷袭,只是将写满讨伐楚江的书信扔到敌营的四周。
清早,天一亮,满地的书信,将士们不明所以,纷纷捡起来看。
&ldo;荒谬!&rdo;楚江的案头前也被呈上写满讨伐字眼的书信,他愤怒地一掌,拍裂了书案。
&ldo;将军,现在该如何是好?&rdo;副将上前,&ldo;这等动摇军心的东西……&rdo;
&ldo;通通烧掉,谁也不许私藏!&rdo;
&ldo;是!&rdo;
&ldo;还有……&rdo;楚江冷下脸,眉眼间透出一股戾气,咬牙,&ldo;一个时辰之后,攻城!&rdo;
舒慈站在城墙上,见着敌营烟火缭绕,叹:&ldo;早知如此,就放一把火烧掉他们的粮仓了。&rdo;
梁衡站在她的身侧,道:&ldo;楚江素来记仇,不出两个时辰,他肯定来攻城。&rdo;
舒慈挑眉:&ldo;五万对两万,也不算差距太大。&rdo;
&ldo;没有五万。&rdo;梁衡微微嘴角一扬,&ldo;梁衡与安康王打的旗号是二十万大军,其实不过十二万左右,如今降的降伤的伤,他现在手里有三万就不错了。&rdo;
这算是一个好消息了,舒慈侧头看他:&ldo;你如此了解楚江的风格,让你来领兵出城对战,如何?&rdo;
&ldo;末将自然不怕,只是舒将军认为此时是当面搏杀的时机吗?&rdo;
自然不是,最好的时机应该是两万对两万。
&ldo;丰裕口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里失守,这场战争的血只有溅到京城的城墙上去了。&rdo;舒慈说。
梁衡眺望远方,只见对面旌旗晃动,他道:&ldo;来了。&rdo;
皇宫里,不知道从哪里传出的消息,如今镇守丰裕口的人不是舒家离家多年的长子,而是宫里的贵太妃。
朝臣们本就对舒慈没有什么好感,这一下立马炸锅了,立刻要求请见太后。
钟粹宫里,贤妃坐在榻上,嘴角勾起:&ldo;王夫人,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你可知晓?&rdo;
&ldo;回娘娘,臣妇明白。&rdo;承恩侯的妾侍王氏规规矩矩地站在贤妃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