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当然?,李令月最在意?的并不是大夏的土地管理权,而是军队驻扎权。
&esp;&esp;“大汉在大宛和大夏驻军的事情,安息是什么态度?”
&esp;&esp;“安息国?不反对。”
&esp;&esp;“谅他们也没有?胆量反对。”
&esp;&esp;毕竟,实力决定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何况西域都护府即将设置。
&esp;&esp;……
&esp;&esp;……
&esp;&esp;如李令月所?料,蝗灾果真?与?干旱关系密切。
&esp;&esp;春季的汛期虽如期而至,黄河的水量却明显少于?往年,进入四月,降雨稀少,多?个郡县出现庄稼长势不佳。
&esp;&esp;“天灾!天灾要来了!”
&esp;&esp;百姓还未反应过来,诸侯王们已经迫不及待煽动民意?。
&esp;&esp;他们派出心腹在自己的封地及封地周围的郡县散布流言,称皇帝不行仁德惹怒上天,今年必定旱灾肆虐,庄稼歉收。
&esp;&esp;正对着地里稀疏枯黄的庄稼发愁的百姓们听到流言,无不将信将疑。
&esp;&esp;老天不下雨是皇帝不行仁德吗?
&esp;&esp;可?是春天下雨稀少但夏秋季可?以收获的年份也不少,何况——
&esp;&esp;陛下一直都在乎我们的死活,每次大灾过后都会让官府赈济灾民、官府出钱把因为灾祸失去土地的灾民、流民送去其他地方居住生?活,这几年更是多?次征召劳工沿黄河兴修水利,建筑各类设施,降低黄河水患对两岸百姓的伤害。
&esp;&esp;这些举措难道不是仁政?
&esp;&esp;百姓们陷入迷惑,不敢轻易附和奇怪的流言。
&esp;&esp;……
&esp;&esp;为防诸侯王作乱,朝廷在几乎每个诸侯国?都安插了眼线,确保诸侯国?内出现大动静时,长安能蝗灾来临
&esp;&esp;诸侯王们不知道朝廷始终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esp;&esp;自作聪明的这群人见百姓们没有因为他们刻意散布的流言而生出不满皇帝的心思,气得直跳脚。
&esp;&esp;“为什么会这样!愚民就这么害怕陛下吗?”
&esp;&esp;“百姓当然害怕陛下,那可是陛下啊!”
&esp;&esp;幕僚无奈,提醒道:“自陛下登基至今,大汉疆域内几乎每隔年就会发生激烈天灾,但?天灾造成的可怕后果都被陛下以手段化解,百姓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何况陛下对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推广西域的新作物、改良耕耘工具,对外不断开疆拓土,将无地流民迁徙到新纳入大汉疆域的土地上……我要?是过了几十年这样的生活,我也不会因?为短暂的天灾就憎恨陛下、怀疑陛下无德,被上天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