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阳玲集团的黄蜂无人机销量一飞冲天,超过了10万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穿越机和小型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主要是被普通老百姓收入囊中。而大型企业的购买热潮通常需要在。”
会议在友好而期待的氛围中结束,双方都满怀信心地迈向新的合作征程。
在结束了与蜂鸟快递的会议,吴阳和阳玲集团的高层又马不停蹄地和外卖平台进行了商谈。
外卖平台的代表们一开场就急切地表达了他们的需求:“如今外卖行业竞争激烈,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是关键。我们对贵集团的物流专用无人机很感兴趣,希望能借此提升我们的配送效率。”
吴阳沉稳地回应:“我们理解贵平台的需求,无人机的应用确实能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但在具体合作上,我们还需要明确一些细节。”
双方围绕着配送范围、无人机的载荷量、与现有配送系统的融合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外卖平台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技术层面的疑问,阳玲集团的专家们则一一给予详细的解答和方案建议。
会议进行中,气氛时而紧张,时而舒缓。双方都在为争取最大的利益和最优化的合作模式而努力沟通。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讨论,虽然还没有完全达成最终协议,但双方都在关键问题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初步的意向。
吴阳最后说道:“今天的交流很有价值,我们回去会进一步完善方案,期待下次能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合作。”
外卖平台的负责人也点头表示认同:“期待与阳玲集团的成功合作,为外卖行业带来新的突破。”
随后,吴阳和阳玲集团的高层们带着满满的思考和新的任务,离开了会议室,准备迎接下一轮的挑战和机遇。
一个月后,阳玲集团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和出色的谈判团队,成功地和众多快递公司以及两家外卖平台签订了合同。
这一成果无疑是令人瞩目的,最后阳玲集团光是销售物流专用无人机的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200万架。这一数字不仅代表着阳玲集团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也预示着物流和外卖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随着这一大批无人机投入使用,物流和外卖的配送效率大幅提升,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阳玲集团的名字一时间在行业内如雷贯耳,成为了创新和领先的代名词。
而吴阳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们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继续投入到研发和改进工作中,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无人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电池工厂的繁荣。订单如雪片般飞向电池工厂,工人们日夜不停地忙碌着,生产线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为了满足无人机对电池续航和性能的高要求,电池工厂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
同时,工厂也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招募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致力于开发更轻、更耐用、更安全的新型电池。
随着产量的大幅增加,电池工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新增了多条生产线,还扩建了厂房,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无人机产业的兴起,让原本默默无闻的电池工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了阳玲集团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而在电池工厂发展起来后,许多的车企和手机厂商都纷纷主动找到阳玲集团,渴望与阳玲集团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