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吃过饭,唐竹筠收拾了东西,带着嫣然和凛凛乘坐马车出城。
&esp;&esp;在城外十里亭,唐竹筠和薛家人相见。
&esp;&esp;薛老夫人自然舍不得唐竹筠,抱着她心肝肉地喊着,又是哭了一场。
&esp;&esp;唐竹筠在她怀里的时候,想着终于印证了薛老夫人的天生神力。
&esp;&esp;第一次相见她就感觉到被人抱得身上都疼,以为是老人家太激动所致,现在想想,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esp;&esp;众人都劝老夫人。
&esp;&esp;唐竹筠也笑道:外祖母,王爷总说要带我去看看,那是他长大的地方。说不得,什么时候我就真去了呢!
&esp;&esp;别来。薛老夫人擦了擦泪,外祖母想你,你时常给我写信就行,但是不要说要去这样的话。
&esp;&esp;那不是什么好地方。
&esp;&esp;晋王正值好时候,应该在京城建功立业,在皇上身边尽孝。
&esp;&esp;去那种荒凉的地方,是什么好事?
&esp;&esp;唐竹筠:
&esp;&esp;薛山亭道:行了,走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阿筠在京城好好的,你也别引着她哭了。
&esp;&esp;不管在哪里,只要知道彼此都过得好好的,那比什么都好。
&esp;&esp;薛老夫人这才擦擦眼泪,叮嘱唐竹筠道:闲来有时间,去看看你娘,和她说说话。
&esp;&esp;邓氏见她又要哭,忙道:娘,我也会去看淑兰的,您放心吧。
&esp;&esp;淑兰是唐竹筠母亲的名字,槐娘则是唐明藩自己私下的亲密称呼。
&esp;&esp;关于这个,唐明藩给唐竹筠讲过。
&esp;&esp;当时在村里,家里穷,当然现在想来,是宋氏苛待,一直吃不饱饭。
&esp;&esp;每当清明前后,槐花开了,唐竹筠的娘就会用槐花和着粗粮蒸槐花饭给他吃,有时候趁着家里人不在,她会偷偷给唐明藩开小灶。
&esp;&esp;那是属于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甜美记忆,所以就有了槐娘这个亲切的称呼。
&esp;&esp;只可惜
&esp;&esp;今日唐明藩也特意送了一百两的程仪,但是人没来。
&esp;&esp;薛老夫人收下了,算是某种心照不宣的和解。
&esp;&esp;唐竹筠也道:外祖母,您放心吧,逢年过节,我爹都不会忘记的。
&esp;&esp;薛老夫人没再说什么。
&esp;&esp;薛山亭道:还说什么,快走吧。咱们偌大一家子人,把路都堵住了。
&esp;&esp;有些悔恨,只能带到棺材里。
&esp;&esp;希望有来生,可以再相见。
&esp;&esp;唐竹筠抬眼望去,果然看到进城出城只剩下一条窄窄的路,进城的几辆马车现在避在路边,不时有马车里的人掀开帘子张望。
&esp;&esp;这时候,身边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凛凛,忽然轻轻拉了拉唐竹筠的袖子。
&esp;&esp;唐竹筠低头,温声道:怎么了?
&esp;&esp;凛凛道:没事。
&esp;&esp;唐竹筠:
&esp;&esp;没事她把脑袋拧下来。
&esp;&esp;她看了看四周,却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esp;&esp;算了,等把人送走了,回家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