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城城,张固麾下谋士团所在的政务衙门内。
夜色如墨,一匹快马划破深夜的寂静,准确地停在了衙门大门前。只见骑士从战马上快速的跳了下来,守卫的锦衣卫迅速上前接过装有情报的竹筒,快步向内院奔去。
"报——洛阳急件!"这名锦衣卫单膝跪地,将竹筒高举过头。
兼任锦衣卫指挥使的郭嘉接过竹筒,验过火漆封印后,迅速拆开。他的眼睛在烛光下快速扫过密信内容,脸色骤变。
"备马!我要立刻面见主公!"
半刻钟后,长垣城中心的临时丞相府灯火通明。张固披着单衣坐在书房中,面前摊开的正是那封来自洛阳的密信。
"刘备已决定出兵十二万,不日将东进与曹操会师?"张固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好一个刘玄德,果然不甘寂寞。"
郭嘉低声道:"主公,密报中还提到,刘备与满宠密谈至深夜,次日便召集众将议事。我们的细作亲眼看见洛阳城外军营正在大规模准备粮草器械。"
张固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地图前。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各方势力的范围——除了刘备、河北和兖州的曹操外,其余州郡均已插上了代表张固的黑色旗帜。
"传令,立刻召集孔明、公瑾、文和、子敬前来议事。"张固的声音冷静而坚决,"另外,命高顺加强城防,张辽率轻骑巡视周边百里,防止敌军细作窥探我军动向。"
"诺!"郭嘉迅速抱拳,随即命侍从前去传令。
寅时三刻,四位谋士陆续抵达。最先到的是诸葛亮,他披着一件单薄的外袍,脸色苍白却目光炯炯,显然早已经习惯深夜被召见。
接着是周瑜,二人一前一后进入,衣冠整齐,仿佛未曾就寝。贾诩和鲁肃最后到达,前者神色平静如常,后者眼中带着思索之色。
张固命人奉上热茶,待众人坐定后,开门见山道:"刚收到洛阳密报,刘备已决定出兵十二万,不日将与曹操会师,共抗我军。"
室内一时寂静。郭嘉轻咳一声,率先开口:"此事果然不出诸位之前所料。刘备此人看似仁义,实则野心勃勃。曹操抛出兖州为饵,他岂能不动心?"
诸葛亮轻摇羽扇:"刘备出兵在意料之中,但十二万之众倒是出乎预料。看来他这几年在西凉招兵买马,实力增长迅速。"
"主公,"周瑜目光锐利,"我军新胜曹操,士气正旺,但连续征战,士卒疲惫。若同时应对曹操、刘备两路大军,恐非上策。"
张固点头:"正因如此,才请诸位前来商议对策。"
贾诩慢条斯理地开口:"老夫以为,刘备虽出兵十二万,但其军中不服水土者居多,战力未必强于曹操残部。关键在于,二者联合后,总兵力将超过我军现有力量。"
鲁肃补充道:"更重要的是,若我军与联军长期对峙,他们二人可能会想办法在其他地方发动攻势。届时三面受敌,局势将极为不利。"
张固点头说道:“子敬的意思是曹操可能会学之前的青州之战,两路进攻?”
众人都点了点头,郭嘉说道:“刘备一来,曹操压力骤减,这点也有可能啊!”
张固的目光在五位谋士脸上扫过:"那么,诸位有何良策?"
郭嘉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主公,嘉以为当先发制人!趁刘备军尚未与曹操会师,派精锐骑兵突袭其粮道,断其补给。同时主力直扑曹操残部,一举歼灭,再回头对付刘备。"
诸葛亮摇头:"奉孝此计虽妙,但风险太大。刘备用兵谨慎,必有防备。若突袭不成,反陷我军于险境。而曹操正在濮阳,城池坚固,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那孔明有何高见?"张固问道。
诸葛亮羽扇轻点地图:"亮以为,当以智取而非力敌。曹操与刘备联合,实为各怀鬼胎。可派细作散布谣言,称曹操已暗中与我军勾结,欲引刘备入瓮。刘备生性多疑,必会迟疑不前。届时再分而击之,可事半功倍。"
周瑜突然笑道:"孔明此计大妙!不过,瑜有一补充——可再派使者秘密联络曹操,假意许以重利,使其与刘备互相猜忌。二人联盟一破,我军可坐收渔利。"
贾诩却冷笑一声:"二位年轻人未免将曹操、刘备想得太过简单。此二人皆枭雄之辈,岂会因区区谣言而自乱阵脚?老朽以为,当务之急是巩固现有防线,放弃长垣,退守鸿沟南岸,以逸待劳。"
鲁肃惊讶道:"文和先生主张放弃长垣?那可是我军付出重大代价才夺取的战略要地啊!"
贾诩淡淡道:"正因如此,曹操刘备必料定我军不会轻易放弃。若我军主动撤退,他们反而会疑神疑鬼,不敢轻进。届时我军可在鸿沟南岸设伏,待其半渡而击之,胜算更大。"
“甚至,原武的几位小将也可以让他们撤回来了,本来以为刘备就算出兵,可能不会太多,可现在看来,整整十二万大军,刘备所图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