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一类是激发观众对后金建虏抢劫杀掠痛恨的题材。
&esp;&esp;一类是表现古今汉奸可耻可恶的题材
&esp;&esp;一类是激发对官员士大夫迂腐误事的痛恨的题材。
&esp;&esp;一类是激发对士兵饥寒交迫还要抵御外侵的同情的题材。
&esp;&esp;一类是激发观者思考,是否该为了眼前小利导致后来惨祸的题材。
&esp;&esp;一类是解说军事知识,城防知识的戏曲题材。
&esp;&esp;一类是鉴古思今,表现历史上北宋靖康之耻,和南宋亡于元虏的惨祸,让观者思考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的题材,
&esp;&esp;还有解说朝廷新推行政策的题材。
&esp;&esp;就这样根据针对观众群体分类,预期作用分类。
&esp;&esp;张岱和众多戏曲班子很快就确定了五十多个创作剧本的方向。
&esp;&esp;张岱才思敏捷,又有汪汝淳给他介绍一些辽东难民和老兵,提供部分素材,在短短几天里就已经编写出了六个剧本大纲。
&esp;&esp;大纲确定,再交给其他文人编剧丰富内容细节,多人分工合作,六个剧本很快完成。
&esp;&esp;有表现后金残酷凶恶的,表现汉奸之人人喊打遗臭万年,表现士兵惨苦至极的,表现迂腐官员为了小仁小义导致更大不仁惨剧的。
&esp;&esp;有一出是表现袁崇焕派喇嘛到后金献媚谈和,又违抗朝廷旨意不出兵牵制,鲜国被屠掠惨况。
&esp;&esp;还有毛文龙深入敌后,袭击镇江,活捉汉奸佟养真的。
&esp;&esp;张岱当即组织京城内十二个戏班同时排练。
&esp;&esp;在京城内外,包括顺天府乡间巡回演出。
&esp;&esp;效果惊人的好。
&esp;&esp;每出戏都是观者如堵。
&esp;&esp;群情激奋。
&esp;&esp;有看了泪如雨下,甚至嚎啕大哭的。
&esp;&esp;有看了义愤填膺,甚至要冲上台去殴打演员的。
&esp;&esp;有看了兴奋雀跃,大呼痛快的。
&esp;&esp;表现毛文龙深入敌后,袭破镇江,捉住佟养真一出戏。
&esp;&esp;更是各种情绪都发挥到了极致。
&esp;&esp;表现敌后辽民被后金屠杀惨况时,极具煽情性的凄惨唱词一出,不少观众泪洒当场
&esp;&esp;汉奸佟养真为虎作伥,帮助后金屠杀辽民时,人人痛骂,往台上扔东西。
&esp;&esp;毛文龙联络义民攻破镇江时,个个振奋。
&esp;&esp;义军义民得不到足够支援,处境悲惨痛苦。
&esp;&esp;观众又人人惋惜痛恨。
&esp;&esp;这些戏曲演出后的效果惊人。
&esp;&esp;许多年轻力壮者主动申请要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