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以孙传庭和卢象升为主的前明之臣,除了孙传庭和卢象升把持文、军参院之外,剩余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底层官员。
这两支人马,压根没有办法和谐相处。
除非将另一方彻底打倒,不然根本没法言和。
如果能利用好这个矛盾点,那么就能带来很多好处。
事实上,孙杰当初并不是故意为之,确实是孙传庭能力出众,能够胜任此事。
后来,事情一步一步的发展,陕西籍的官员眼看着越来越嚣张跋扈,所以就一直让孙传庭担任文参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派系纷争,这是不可避免的事。
孙传庭和陕西籍的这些官员相争,这是必然的事。
孙杰用强权可以压住,但这样真的好吗?
就像明朝时的淮西勋贵一样,把持朝政几十年,若不是朱元璋后来下狠手将其连根拔起,凭借着朱允炆这个废物,又怎么能制衡?
社会需要多面发展,朝政也需要多面开花。
铁板一块,对朝政百害而无一利。
等到各地官员渐渐充实朝政之后,陕西官员一家独大的情况才能有所改善。
在此之前,只能用孙传庭来压制。
不管什么时候,执政者不需要太大的智慧,也不需要太大的能力,只要能平稳住朝政,基本上就能解决大部分事。
孙杰现在还年轻,可以慢慢等,他不像朱元璋那样,也无需下狠手针对陕西官员。
这次由吴之荣引出来的事,背后站着的人肯定是陕西官员。
如果把这种事情交给陕西官员去督办,能不能查出真实情况真的两说。
现在孙杰面临一个朱元璋曾经面临的难题,那就是陕西官员,尤其是最早追随他的那些官员,互相通婚,势力盘根错节。
孙杰的基本盘是秦商,这些人在之前就互有通婚,关系本来就匪夷所思。
就像那个崔星河一样,和孙杰还有八竿子打得着的关系。
说一句难听的,这些陕西籍官员,大部分之间都沾亲带故。
真让他们相互自查,真相只会越来越远。
孙传庭今天来,并不是前来请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孙杰放权。
别看他是文参院理事,可他这个官,权职缺不大。
“陛下能如此信任臣,臣百死无悔!”
孙传庭噗通一声跪了下来,一脸热切。
孙杰将他搀扶起来,把公文包又交给了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做事哪有那么简单?这天下间,从来没有轻松愉快的事,要克服困难。”
“臣遵旨!”
孙传庭千恩万谢。
一番君臣相和之后,孙传庭带着牛皮包离开了。
要是崇祯或者其他皇帝,大概率只会呵斥孙传庭办事不力。
明眼人都能看懂,孙传庭这是前来要权。
孙杰可没有这些想法,只要能办事,给权又如何?
孙传庭心情大好,走出房门,刚走两步,迎面遇到了前来拜见孙杰的崔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