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如此坦诚,韩祺反倒高看了两分。
她原是将门之女,也不喜欢那些弯弯绕绕,故此爽朗道,&ldo;实不相瞒,我请妹妹来,实是有事相求。&rdo;
等她把事情一说,谢润娘顿时起身,&ldo;我旁的不敢答应,去给县主递个话还是行的。&rdo;
看她这就要走,韩祺却是不肯了。
&ldo;妹妹好容易来我府上一趟,怎能就这么走了?那倒让人说我招呼不周了。&rdo;
她硬把谢润娘留下吃了顿午饭,又跟她聊了些家常,看这女孩子爽直朴实,越发投缘。等谢润娘走时,还备了份厚礼送她。不管成不成,这个姑娘还是很值得结交的。
她原说谢润娘第二天再去,谁知当晚谢润娘就麻利的把消息给她送了回来。
宁小王妃表示,这点小事,还不至于穿帮。
至于韩祺打听的那个制笔师傅,却是宁家在江南请的,不可能上京。不过往后只要韩祺需要,长期供应毛笔都是没有问题的,还可以提供私人订制。保证价钱公道,童叟无欺。
嗯,此事是百灵亲自上门,把韩祺的嬷嬷叫出来说清楚的。
嬷嬷进去回了话,很是赞不绝口,&ldo;这位谢小姐出身虽低,办事倒是牢靠。英王妃就更不必说了,连她身边丫鬟也是十分伶俐。只说是我家亲戚,才在门口遇到姑爷,都没露半分痕迹。&rdo;
韩祺也觉十分贴心,并暗下决心,下回要是宁芳再遇到什么事,哪怕是宜华公主,她也要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了。
到了晚上,她就抽空问起夫婿。喜欢怎样的手感,材质,回头再给他订制一批毛笔。
云景方很是欢喜,&ldo;你家若认识好的制笔师傅,能不能多制一些?好些兄弟都想要。&rdo;
韩祺大方道,&ldo;这有何难?你去问清楚了便是。只是这样订制,可得要些时日,若着急,可是做不来的。&rdo;
云景方道,&ldo;这才是正理。若能制些好的,咱们给父亲祖父还有叔伯们也制几支。若能赶着过年送上,倒是份好礼。&rdo;
韩祺想想,京城到金陵,这半年时间走个来回应该是够的,但加上制笔,她便不敢保证了。
&ldo;那只能尽力,你得快些把单子给我,好派人送去。&rdo;
&ldo;那我这会子就开始写,你帮我磨墨。旁人也就算了,咱们先把给长辈们的做了。&rdo;云景方算着家中长辈们的喜好,一一列出笔的类型,当晚便先整出一份,韩祺第二天便送到英王府去了。
当然,她一次便足足给了一百两银票,还表示不够可以再添补。
百灵将钱交到宁芳手上时,都觉得这钱实在太好赚了,忍不住给了个建议。若曲师傅年纪大了不想上京,倒不妨问问他儿孙徒弟可有愿意上京来开个分号的。
可宁芳想想,却觉得没必要。
毛笔到底比不上吃食布料那些,需要大量消耗,且京城做笔的好师傅还是有不少的。
如今云景方不过是因为年轻气盛爱面子,所以才愿拿着妻家的毛笔四处炫耀。如此新鲜一阵子也便罢了,就不信他那些的亲朋好友们,这些年都没有使过好毛笔。
远的不说,好比英王府,程岳给她准备的笔墨纸砚,都是一等一的好物件。除了上回赏了玉阮两支,她还一次都没用自家的毛笔。
不过百灵这话倒给她提了个醒,&ldo;你让人把敏惠县主要的笔样子赶紧送回去,再给大少爷带个信,让他找荣宝斋的佟掌柜商量着,给咱家毛笔起个字号。这个主要听曲师傅的,刻在笔管上。等日后慢慢做起了名声,可是子孙后代都受益不尽之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