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原本西南军团即将退役的三个师,大多数将士都不愿意退役——他们已经习惯于军旅生涯,而早已忘了农耕生活。
于是,便从这些不愿意退役的人中,筛选出年轻力壮的组建一个师,随征西军团收复西域。
剩下的或者留下当军官,或者入训练营当教官,或者由兵部进行了妥善安置——年纪大、身体不好的,只能退役。
征服西羌,将西海(后世的青海湖,当时西羌八族称之为“仙海”)以及全部西羌主要活动区域,全部纳入大汉的管治之中,是西南军团的第一个目标。
收复了河套和西羌,整个大汉北方,便只剩下北面的草原游牧民族这一个外患,以及东面扶余、高句丽的残余了。
可管亥、赵云、于禁等人,哪里会让小皇帝跟随军出征呢?
管亥、赵云等人,每天都要抽时间来哄他,说是太行山脉中,还有很多冥顽不灵的悍匪。
就这样足足哄了十来天,加之二师兄申金和四师弟诸葛亮、五师弟郭淮也都不赞同刘协去冒险,这才算是把刘协劝住。
尽管如此,刘协还是觉得委屈的不行。
他觉得自己带着龙鳞卫、紫金卫出京以来,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锻炼,身体素质、作战技能、临战指挥都有了质的提升。
他还说,在封堵子母谷时,他还亲手射杀了一个叛军,凭什么他不能跟着征西军团去开疆拓土?
可申金和诸葛亮却劝他,说他是丞相之才,要走遍大汉山水,了解各地民情,为日后做乡长、县令、太守、刺史、阁老,直至丞相打下坚实的基地。
告诉他为帝之人,要不是积累战功,而是学会体察民情,培养战略思维,具备识人之明与用人之胆。
如此,皇帝才能在君主立宪制之下,行使对内阁、对各部的监督之权,也才能平衡内阁与皇帝下各部司之间的关系。
如果不是申金和诸葛亮的劝说,让他逐步弃武从文,可能管亥、于禁、赵云等人也劝不住这个小皇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是我们都知道,每个男孩子在童年、少年之时,都会有一个沙场之梦。
刘协虽然不甘心,可还是听从了众人的劝说,答应不随征西军团去收复西域,或者是随西南军团去收服西羌了。
不过,他还是让申金保证,他必须要参与剿灭所有山匪、水匪,才可以返回京都。
其实,刘协一点都不想回京都。
在那里他唯一的一点温暖和欢乐,还是尊师带给他的,也极为短暂,随后便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与孤独。
好在二师兄申金带他离开了京都。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他内心的伤痛才慢慢隐退于内心深处,他的孤独才被师兄弟之间的温情所冲淡。
所以,在他强大起来之前,他绝对不想返回京都。
从袁绍率兵屠戮皇宫,他和哥哥被张让保护着逃到大河边,到董卓鸩杀太后和已经为帝的哥哥,再到他坐上皇位,所有朝堂之臣无人帮他消除董卓的威胁……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生在京都,都是生在皇宫,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太多的惨痛回忆。
他内心中已经立誓,等他长大亲政之后,一定要好好处理一下那些过去威风八面,董卓祸乱朝纲、淫乱后宫时却噤若寒蝉的三公九卿。
而熊耳山中一战,让他看到了军队的力量。
只要手中有军队,谁还敢威胁我?谁还敢祸乱朝纲危害天下?
此时,他内心中的皇帝意识和意志,已经在慢慢觉醒。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