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都尉面面相觑。
这能看到什么?就是看到了护民军搭建营寨呗。
樊稠看到大家不回答,便提醒大家:“护民军搭建营寨和我们搭建营寨有什么不同?”
这下子有人开窍了,马上答道:“度快!他们不用砍伐树林,搭建营寨的材料都是准备好的。”
“那他们为什么不辞辛劳,哪怕走武关道这样的崎岖山路,也要带着搭建营寨的材料来呢?只是为了度快吗?”樊稠循循善诱。
众人又开始面面相觑。
不过,经过思考后,还有人回答道:“搭建营寨的度快,就可以在减小在搭建营寨时被攻击的可能。难道只是因为这个原因?”
又一人马上说道:“这样搭建的营寨肯定更结实、更牢固。”
樊稠没有再难为这些属下,轻声告诉大家:
“这说明护民军已经把行军、建营、对战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
“他们不惜成本运送搭建营寨的材料,还说明护民军财大气粗。
“财大气粗就说明护民军的钱粮充足、亦不缺少兵器箭矢。
“面对这样的护民军,我们如果有一点懈怠,一点大意,都可能会被对方抓住机会,然后葬身在武关。”
众人有恍然大悟之感,对樊稠抽出了敬佩的目光。
终于,有一个都尉大声喊道:“将军放心,吾等必不会有丝毫懈怠。”
“好!”樊稠欣慰地看了那个表态的都尉一眼,然后才继续说道:“按之前安排,分为四队轮流值守,尤其是防止护民军夜晚偷关。”
想了想后,樊稠又补充道:“一旦被护民军在夜晚偷关成功,吾等必死无葬身之地矣。”
众人有些戚戚然。
他们都知道樊稠两次败于护民军之手,觉得樊稠有一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如此险关,护民军哪能说攻破就攻破的。
当然,此时樊稠是武关主将,谁也不会把这话说出来。
第二天一早,便有一队护民军来到关前,然后便齐声吼叫:“开关投降,皆可免死!”
樊稠听到有护民军在关外劝降,也来到了城头上,大叫道:“来将通名!”
一个年轻小将从劝降的队列中走出。
“吾乃护民军征南军团第二师师长邓辰邓护民,城上之将通名!”
“吾乃雍州匡汉军中郎将樊稠樊常志是也!”
中郎将是裴茂封的,樊稠、刘辟和龚都都是中郎将。
裴茂可不会像李合一样封将军。
现在就封将军,待打败雍州的西南军团,成功割据了雍凉两州,又封什么?
这就是裴茂多年为京官历练出来的思维。
李合暂时还没有这样的思维,所以他封了三个将军,还不是杂号将军,而是“安”字头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