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时间最多的自然是邓辰的队伍,被兵部称为“武关军团”。
他们从接到兵部指令那一刻开始计,包括武关军团的准备时间、从南阳行军至丹水县的时间、从丹水县抵达武关脚下的时间,准备进攻武关的时间,攻克武关的时间,再从武关出抵达长安的时间……
过程中,不仅要全歼武关之敌,还不能放跑武关中的任何一个叛军,免得他们逃到长安城下,让叛军提前得到武关已失的消息。
所以,哪怕斥候没有现山顶上的埋伏,他们也要寻找翻山越岭直达武关西面的道路。
要全歼,就必须完全堵住武关守军的退路。
第二路便是征西军团。
他们从武威出抵达玉门关,再控制玉门关,然后大军返程直达冀县城下,全歼围攻冀县的叛军,再从冀县出抵达陈仓……所有的时间都得计算的清清楚楚。
最后便是段锐率领的特战队从函谷关行至长安城下的时间。
这就是计算时间的一场谋划。
最终的要求便是:
为了不给雍凉两州的叛军祸害百姓的机会,必须同时把陈仓城下和长安城下的叛军堵住。
过程中,还不能让雍州的叛军提前得到消息。
要求很苛刻,但这是管亥、于禁、谢坚三人的要求,兵部也对护民军充满了信任。
于是,特战队就不能急于攻克函谷关,而是在函谷关前摆出兵力不足,只能与函谷关对峙的姿态。
谁让他们抵达长安的时间最快呢。
本来,按兵部的谋划,为了不让函谷关内的叛军起疑心,对峙期间,要时不时地对函谷关动佯攻。
谁知道来到函谷关下的段锐却找到了更好的招数:每日给函谷关内的叛军读报。
读报好。
读报可以让函谷关叛军了解天下大势。
了解天下大势后,如果叛军再冥顽不灵,那就不客气了。
当前,《汉报》已经出了数十期,天天读,正好消磨时间。
段锐派出快马,把函谷关的敌情和他的主意回报给兵部和内阁,并请求内阁调来《汉报》,每期一份便可。
嘿嘿,每天二百人在函谷关前齐声读报,多么高级的享受,多么高级的享受。
时间在读报声中一天天的过去。
炙烤山川整整一天的烈日,早已经躲入了西面的大山后面。
很快就要入秋了。
夏末秋初的太阳最为毒辣,能晒得脑袋上冒油。
可哪怕每天都要顶着毒辣的日头,也会有大量叛军跑到城头上听御林军给他们读报。
龚都更是每日准时来到城头,一个字都不想落下。
读报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前些天关内叛军还只是听着,十日之后,关内叛军竟然在读报后,开始向御林军喊话,提出他们关心的问题。
而作为函谷关校尉的龚都,竟然一次都没有阻止过,明显就是默许。
他也想知道这天下到底都生了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龚都听了《汉报》上的内容,又听了御林军详尽地回答叛军的提问。
他的内心越来越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