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茂抬起头来,顾不上擦拭额头上的鲜血,大声说道:
“臣因董卓构陷朝臣、祸乱朝纲、擅行废立,且京都内无人可制,故致仕返乡,期冀能联络天下忠汉之士,共同招募乡勇成兵,以讨伐董卓。
“然,臣刚刚联络雍凉两州世家大族,并商议共同举兵讨贼之时,突闻青州成公子替代董贼,以‘陛下求学’之名,将陛下软禁于皇宫之中。
“故微臣与雍凉两州众多忠臣良将,愤而起兵,只望先稳雍凉,再出函谷,攻破京都,救出陛下,重兴大汉万里河山。
“臣与闻喜裴氏,世代忠诚于大汉,忠诚于皇室血脉,忠君报国,望陛下明察!”
一番说辞,直接把刘协给说愣住了。
按裴茂的说法,他确实是忠君报国之士,而非反贼。
诸葛亮、郭淮也看到了刘协的窘态,二话不说,马上和刘协一起商量将如何应对。
管亥、于禁、赵云等人,看这三个小家伙一脸认真地悄声商议,拼命忍住笑,忍得好辛苦。
结果,裴茂的一番说辞,还真没难住三个小家伙。
很快,便听刘协问道:“汝离开京都之时,正是董贼肆虐京都之时,汝如何得知朕被师尊软禁于皇宫中?”
裴茂傻了。
这让他怎么回答?
如果他说是自己猜的,那便是欺君罔上。
皇帝的事你也敢乱猜?你怎么不猜点好的呢?
同时,不仅坐实了他确实是造反,还会加上一条“大不敬”之罪。
如果他说是京都内,过去的同僚来信告知的,那便是出卖盟友,日后他在大汉再也没脸见人不说,还会被记于史册,遗臭万年。
刘协等了半晌,没等到裴茂的回答,便不屑地说道:
“汝连此事都说不清楚,安敢说自己是忠臣?安敢说自己不是叛贼?”
现在,在场的所有世家大族代表都已经明白,他们反叛的罪名是洗不掉了。
雍凉世家大族反叛,就是抓住了“陛下被软禁于皇宫之中”这点,便打出“清君侧、匡汉室”的旗号。
结果陛下不仅没有被软禁,还能随意淌漾在大汉的疆土上,否则也不会跑到熊耳山中去,对不对?
如果青州成公子真要囚禁陛下,哪里会让他出皇宫半步。
裴茂眼中浮现出一丝厉色,脸部也有一些扭曲,直接从地上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陛下尚在童年,下圣旨‘复相制、组内阁,行新制、欺士族’,哪样不是受青州成公子所蛊惑?哪条不是废我大汉四百年以来之纲常?
“陛下虽然年幼,却为董太后亲自教诲,自是知光武帝推行度田令。”
刘协又懵了。
他哪里知道什么“度田令”?
他马上把目光投向身后众人,现身后众人也是一脸懵。
他们也不知道“光武帝推行度田令”之事呀。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