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被休 > 第141节(第1页)

第141节(第1页)

&esp;&esp;宋和的确杀了人,可她自己又何尝没有出力呢?

&esp;&esp;郗归叹了口气,与宋和对视:“你可曾想过,杀了庆阳公主,你会面临怎样的后果?”

&esp;&esp;宋和用了一个漫长的白天,彻底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又能要什么。

&esp;&esp;他答道:“我诛不义之人,虽说手段偏激,可却罪不至死。女郎,北府军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权力也越来越多,不是人人都能够秉持初心、抵挡住权力的诱惑。你我都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为了一己私欲背叛初心,而对于背叛者,我们绝不能心慈手软,必须杀一儆百,以示效尤!”

&esp;&esp;“司马恒不是广固

&esp;&esp;太昌十年的元旦到来之前,迟眉率领女军,成功拿下了汾水河畔的平阳郡,只待春日河水化冻,便可强渡黄河,向定阳进发。

&esp;&esp;谢墨则先克陕县,后取河东,下一步,将剑指弘农郡,经风陵渡攻打潼关。

&esp;&esp;朱庠在襄阳外围城数月,整个江淮之间的战线,已然推进到了沔水河畔。

&esp;&esp;至于江南地区,洞庭以南的长沙、衡阳、湘东、邵陵、零陵、营阳、始安、临贺诸郡,早已因桓氏鞭长莫及的缘故,在何冲的攻势之下节节败退。

&esp;&esp;而今的荆州,只有洞庭湖以西的武陵、天门、涪陵三郡,以及巴陵以西的上游地区,仍旧处于桓氏的掌控之下。

&esp;&esp;战场上连番的失利,自然影响了桓楚的民心士气。

&esp;&esp;对于朝堂之上的种种非议担忧,桓元嗤之以鼻。

&esp;&esp;他看着那些首鼠两端的关中大族,知道他们生了动摇之意。

&esp;&esp;可事到如今,岂是他们想退便能退的?

&esp;&esp;桓氏亲兵着甲执戈,带着自战场上锻造出的杀气,提醒着在场所有人,桓元并非一个可以轻易得罪的君王。

&esp;&esp;这是桓楚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盛大的阅兵仪式,而其灵感,还是来自北府军于南北大战后举办的表彰典礼。

&esp;&esp;桓元身着衮服,高坐看台之上,满意地扫过朝臣们因肃杀之气而愈发严肃的脸色,良久,才面色沉沉地开口说道:“朕既以长安为都城,自然要扎根于此,以求后图。洞庭以西,原就鞭长莫及,即便苦苦据守,亦不过白白耗费人力物力罢了。”

&esp;&esp;荆江二州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桓氏军队若能守住,绝对能够自给自足,不至于落到桓元所谓“白白耗费人力物力”的地步。

&esp;&esp;可桓元喜怒不定,手段又颇为阴狠。

&esp;&esp;前些日子,关中大姓赵家的小公子赵秀直言不讳,指斥桓元亲信肖晖纵马闹市、伤及无辜,没想到竟被桓元认为是故意生事,借机为难桓氏旧人,最后被重重打了二十棍,于大庭广众之下丢尽了面子,至今仍在家里趴着养伤。

&esp;&esp;是以朝臣们听了桓元这番话,虽说心思各异,不见得真的相信,可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以免无端触怒了这个混不吝的皇帝。

&esp;&esp;对于这些大臣的心思,桓元并非不知,可既然暴力能让他们听话,那何乐而不为呢?

&esp;&esp;郗归之所以能在江左说一不二,靠的不正是威名赫赫的北府军吗?

&esp;&esp;真要论起来,如今的关中之地,又有谁能和他手中的襄阳军一较高下呢?

&esp;&esp;虽说如此,但桓元知道,自己还是要与这些大臣维持表面上的和平,不能一昧只用武力。

&esp;&esp;想到这里,他不急不缓地说道:“江州虽丢了,可我等还有半个荆州,更有巴蜀的广袤土地。昔年天下三分,蜀国所据之地,远不如如今的大楚多,还不是坚持了两代君王?”

&esp;&esp;他缓缓扫过群臣:“大楚有如此国土,如此强兵,更有诸位贤臣,何愁不能雄踞一方呢?”

&esp;&esp;深色的军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寒风刮得人面颊生疼,群臣活动早已僵硬的面部肌肉,一个个高呼万岁,可心中究竟如何作想,便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esp;&esp;对于桓元在关中的肆意妄为,郗归并非全然不知。

&esp;&esp;她知道桓元是因有襄阳兵作倚仗,所以才如此不知收敛。

&esp;&esp;可他只看到了郗归有北府军作底气,却没有真正意识到,她靠的不仅仅是北府军的武力,更有军心民心。

&esp;&esp;郗归叹息着说道:“‘民心向背’这四个字,看来桓元是永远都学不会了。”

&esp;&esp;“您管他作甚?等襄阳兵失了襄阳,看他还怎么嚣张?”

&esp;&esp;说话的是郗归的新助手徐南枝。

&esp;&esp;她原是南渡流民的后代,祖上也曾出过读书人,只是南渡后日子不好过,家中男人都靠苦力维生,只识得几个字罢了,算不得有学问。

&esp;&esp;唯有南枝这个女孩,因为家中三个哥哥已能卖力养家,自己又年纪尚小、生来体弱的缘故,倒是跟在祖母身边,一边干活,一边靠着沙土、读诵学了《毛诗》和《论语》。

&esp;&esp;当初北府军将士子女可入蒙学读书的新规传开后,徐南枝年近不惑的父亲徐慕,想到老父临死之前的殷殷嘱咐,义无反顾地带着二十出头的长子徐书从了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