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被休 > 第143节(第2页)

第143节(第2页)

&esp;&esp;桓意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额上冒出了冷汗:“陛下,再给我三万人马,我保证,保证不会让北府军更进一步!”

&esp;&esp;桓元锐利的眼光看向桓意:“最后一次机会,要是再拦不住北府军,你也不必回来了!”

&esp;&esp;然而,桓元的震怒并不能挽留桓楚的颓势。

&esp;&esp;潼关的失败令桓楚军中士气大减,李虎、高权所率军队一路西进,与谢墨所部汇合之后,锐不可当地直奔长安而去。

&esp;&esp;桓氏亲信劝桓元回荆州暂避风头,可桓元早已输红了眼,如何能愿意离开长安这个代表权力的古都?

&esp;&esp;他不顾身上反反复复发作的旧伤,执意御驾亲征,与北府军决一高下,逼得几个忠心耿耿的桓氏部属不得不纷纷开口请命——为了劝桓元放弃这个以身试险的打算,他们只好自己带兵出城,拼命拦住北府军。

&esp;&esp;长安城中的气氛一日比一日凝重,桓元的脾气更是越来越差,动辄就要砍砍杀杀。

&esp;&esp;然而,桓氏部属或许仍旧忠心,可长安城中,还有不少根深蒂固的关中大族。

&esp;&esp;这些大族在此绵延多年,即便苻石在时,也因推崇汉化的缘故,很少对他们施以刑罚,谁料想一朝变天之后,新上位的桓氏皇帝竟是个疯子?

&esp;&esp;紧张的气氛在长安城中蔓延着,大族们表面唯唯诺诺,心里却盼着北府军快快攻进长安,好杀了桓元这个喜怒无常的皇帝。

&esp;&esp;桓元大约也知道事不可为,他本着一股自己不好过也不让别人好过的疯劲,可着劲在长安城内折腾,谁的劝告都听不进去。

&esp;&esp;终于,北府军兵临城下的西域

&esp;&esp;长安的失守与桓元的自尽,令桓楚彻底陷入了无可逆转的颓势之中。

&esp;&esp;北府军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收复了所有被桓楚割据的国土。

&esp;&esp;江左的疆域一时扩充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处处皆是一副欣欣向荣、革旧鼎新的好景象。

&esp;&esp;新收复的各州均在加紧开展丈量土地、划分田亩的工作,新年到来之前,所有村县都已报上了新的三长名册,温述持续在中原和关中地区推行新政,郗如与南烛则基本完成了兖、青二州的工作,由南烛回建康复命。

&esp;&esp;宋和成立了专班队伍,从江左原有诸州开始,带着北府军的带刀护卫,逐个巡视新政推行结果,凡有欺上瞒下、以权谋私者,均审问记档,当场撤职,等候处置。

&esp;&esp;徐州府学的第一批学子已然毕业,顾信带着府学中的教习与博士,综合考虑学子们的学习成绩与实习表现,拟出了一份去向名单。

&esp;&esp;需要审定的名单很快就被呈给了郗归,郗归翻阅之时,发现尽管府学并不以门第分别人才,可成绩优异的学子中,仍以世族子弟为主。

&esp;&esp;在这个阶级之间泾渭分明的时代,珍贵而稀有的知识,已经被世家大族垄断了太多年。

&esp;&esp;当初府学初立之时,前来就学的侨姓世家很少,倒是有几家三吴世族,因为北府军在三吴的动作而送了子弟过来。

&esp;&esp;与徐州本地的诸多学子相比,这部分人本不算多,可如今却占据了极大一部分首批毕业生的名额。

&esp;&esp;铁一般的事实告诉郗归,过去数百年的知识垄断,如今依然在学校中发挥着“余威”,贫民学子依旧无法与出身高位者站到同一条起跑线。

&esp;&esp;郗归知道,要想打破“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的垄断,就必须让贫民出身者有机会进入官场,接触权力。

&esp;&esp;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他们公平地获得读书识字明理的机会。

&esp;&esp;然而,即便北府军早已开设了数所公益蒙学,建造了可以阅书抄书的书楼,可推广知识,普及教育,仍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业。

&esp;&esp;更何况,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那些世家大族司空见惯的待人接物之道与官场上错综复杂的关系,也都是贫民学子无法轻易学到的东西。

&esp;&esp;自利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希望儿女子孙能够过得更好。

&esp;&esp;江左的疆域越来越大,涉及到的人与权也越来越多,郗归若想让这封名单日后变得更加公平,就要迈出比如今更大的步伐才是。

&esp;&esp;心中的对手,以及欲望的诱惑,未必比战场上的敌人更好对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