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暂寂寞,蟋蟀鸣自恣。
运行无穷期,禀受气苦异。
适时各得所,松柏不必贵。”
其六曰:
“今晨不成起,端坐尽日景。
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
丧怀若迷方,浮念剧含梗。
尘埃慵伺候,文字浪驰骋。
尚须勉其顽,王事有朝请。”
其九曰:
“霜风侵梧桐,众叶着树乾。
空阶一片下,琤若摧琅玕。
谓是夜气灭,望舒霣其团。
青冥无依倚,飞辙危难安。
惊起出户视,倚楹久丸澜。
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
迷复不计远,为君驻尘鞍。”
在这样的悠闲中,韩愈有较多的时间与一批新老朋友张籍、孟郊、张暑、张彻、侯喜等频频相聚。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联句,兴致盎然地同作“文字饮”,追忆离别后的愁绪烦恼,叙说重逢后的喜悦友情,互相勉励。
韩愈在写给张暑的长诗《醉赠张秘书》中有云:“不解文字饮,唯能醉红裙。”文字饮由此得名。
韩愈除以诗文会友外,很少与官人交往。他在《答冯宿书》中说:“仆在京城,一年不一至贵人之门,人之所趋,仆之所做。与己合者则从之游,不合者虽造吾庐,未尝与之坐。”表现出韩愈耻于趋炎附势的本来面目。
正因为如此,韩愈又遭到无端的诽谤。当时,郑絪在朝为相,他十分赏识韩愈的文章,让韩愈呈献自己的“诗书若干篇”,并准备起用韩愈担任翰林学士之类的文学之职。
此职是土林中人最羡慕的荣耀职务之一,于是,企盼谋取这一职务的一伙人就散布流言蜚语,中伤韩愈狂妄自傲,连宰相也不放在眼里。还有人公开威胁韩愈,让他退出文学之职的竞争,尽快离开长安。
为避免他人诽谤,蹈袭前辙,韩愈主动向朝廷提出调为外任的请求。
元和二年(807年)六月,韩愈调到东都洛阳,仍然权知国子博士。
此诗,十八岁的少年诗人李贺重返东都洛阳。他这次来洛,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找文坛巨公韩愈。李贺带了许多诗篇前来见他。
来洛阳之前,少年李贺在长安碰了一鼻子灰。
唐代以诗文取士,诗歌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文士的科举考试。李贺之所以呕心沥血地写诗,为的就是科举考试;而科举考试的目的,就是入仕做官。李贺是李唐皇族后裔,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