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三人起身落座,朱棣皱着眉头沉思了许久,半眯着双眸看向姚广孝,沉声问道:
“和尚,如今老二的命格已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朝中该如何?”
“可否……”
听闻这话,姚广孝眉头紧锁陷入沉默。
果然不出他所料,在得知朱高煦命格之后,朱棣会有这一问。
不过想想也能够理解,之前在立储的时候,这位爷本意重心就更加的侧重汉王,倘若不是因其命格使然的话,估计哪怕文臣反对,储君之位应该也会花落朱高煦头上。
如今,朱棣又已从他们这些人的口中,清楚明白的得知,自己最偏爱的儿子,命格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且还是一个‘开疆拓土之帝王相’。
而眼前这位爷,性格本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主。
则相较于的太子爷‘仁君之治帝相’,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朱棣心中会更加倾向哪方面,更加喜爱、喜欢谁了。
短暂的沉默之后,姚广孝深吸了几口气,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言语中带着一丝忧愁之意,回道:
“陛下。”
“之前为何册立太子爷初衷,想来陛下应该没有忘记吧?”
“如今朝堂局势好不容易稳固,储君之位已立,太子仁君之姿,深受朝臣拥护。”
“倘若陛下有别的想法。”
“恐引起朝局再次陷入动荡之中,得不偿失啊!”
“相较于‘开疆拓土’大明江山社稷稳固,君臣上下一心,才是陛下心中真正应该考虑的。”
“陛下切勿。”
后面的话,虽然没有说完。
不过大家都是聪明人,又如何不明白姚广孝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建议他最好不要动易储之心。
听了这话,朱棣冷冷的瞥了其一眼,亦是眉头紧锁,不由心中泛起了嘀咕,沉思了起来。
他于靖难之役起事,将建文帝赶下皇位。
期间为能够清肃建文遗臣,巩固自己的皇位,杀伐了不少的文臣,更是开创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先河。
为此造成了不少文官集团们的诟病。
也致使他与文官集团,势如水火对峙,朝中明争暗斗,朝局动荡不安。
那段时日可谓是让朱棣无比头疼,心中好几次升起了想要将那些个混蛋都给杀光、杀尽的心思。
不过这般情绪,最后都被他给强压了下来。
毕竟天子坐朝堂,文官替牧民。
真要把这些人都给杀光、杀尽了,谁人来替他牧民?
何人来为他治理天下?
届时没人治理天下,整个天下岂不是要乱成一锅粥了。
之后两方势力的对峙,直到朱高炽坐上太子之位后,有着其在中间周旋,以其宽厚待人的性格,才慢慢的将那些个腐儒情绪给安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