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厮见,几人才走到停灵的荣庆堂。
个把时辰过去了,老太太已经净了身并且收拾妥帖的躺在了漆都刷了八百遍的棺椁里。
因贾敏等亲戚尚有未至之故,所以棺盖并未封上。此时贾敏被林如海扶到棺椁前开始哭灵,声声悲切,句句难过。可见往日再怎么闹,也是亲生的母女。
贾母这个年纪,按这个时代的说法那就是喜丧。大家私下议论贾母死因的时候,也会羡慕她的高寿。
也因此贾母的后事办得很体面,也很高调。除了又有相熟的人家设了路祭外,宫里也赏了治丧银,元春和探春姐妹也派人祭拜和赏了东西回来。
其实所谓的身后事,大多不是办给死人的,而是办给活人看的。
贾家祖籍和祖坟都在金陵,老太太自是要葬回祖坟的。于是这就又有了个极为现实的问题。
谁扶灵回南呢。
其实,按理说贾赦和贾政这对兄弟都应该扶灵回去,毕竟两人连上个折子申请丁忧都不需要呢。
只是这俩兄弟的身子骨都没他们的老娘健壮。继贾敬将自己药到了三十三重天后,贾政也开始对各种丹药起了浓厚兴趣,想要将炼丹这事发扬光大的同时,再药死自己才甘心。吃了太多药的贾政,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也因此扶灵这种事情就不能指望贾政了。
怕他去了,就回不来了。
而贾赦呢,早年过于荒唐,身体早就掏空了。这两年这病那病的不断,也是副不宜远行的身子骨。
也因此做为长房长孙,贾琏是必须去的。毕竟整个荣国府也就只有他一个男丁能撑事了。
说起来,也是叫人感慨。老太太没了的消息送到金陵的时候,宝玉叔侄刚好参加乡试。前脚从贡院出来,后脚就被等在贡院外的下人拽上马车,一路狂奔回京了。
其实从金陵回京城走水路更便宜,但水路不及陆路快。走陆路的话,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说不定还能赶上老太太的五七。
别说,宝玉叔侄三人还真在五七当天赶了回去。不过相较于宝玉,贾环和贾兰的伤心也着实有限。
一个虽说靠着贾母的庇护才没被嫡母摁死,但老太太早年偏心宝玉,后期又明哲保身,自顾逍遥的性子,也着实叫人没有多少亲近和敬意。
一个做为重孙一辈,本就差了一层。自小跟着母亲过活,因着老太太和二太太的存在,事事不敢出头,生怕抢了自己亲叔叔那微弱的光芒,活得甚是压抑。因着府中人对他冷漠,所以这位小爷自小便只认他寡妇一个。
因此本就因着乡试累够呛的贾环和贾兰,再加上舟车劳顿的回来奔丧,一个个灰头土脸,蔫了吧唧的,就更没心神去表达什么祖孙情深了。想到回头还要扶灵回南,两人到是挤出了些伤心之态来。
宝玉是真的伤心极了,他已经哭得不能自己了。
不给后来如何,他确实是跟在老太太跟前,被老太太如珠如宝的养大。
这会儿丧事办到尾声,就只剩下扶灵回南和守孝了。于是宝玉自高奋勇的站出来要扶灵回南。
二太太到是想拦着,可如今的宝也不是她想拦就能拦得住的性子了。最后只得再次打点行囊,叮嘱随行下人目送宝玉跟着贾琏离开了。
……
老太太没了,二房在荣国府的日子也进入了倒计时。好在孝期里不好撵人,不然凤姐儿早就将人撵出去了。
早年太上皇还在的时候,为了省那个省亲别院,荣国府两房就已经内分家了。也因此,二房只要从荣国府搬出去,就算是彻底的完成了分家的最后步骤。
二房早就只剩下个架子了,京城又没有宅子,你叫他们搬出去,都没地方住。好在早年为元春省亲建了座大观园,这座园子是给元春建的,自然也归二房所有。
这会儿只要将大观园里的正门和与荣国府这边相连通的角门堵死,进出走另一条巷子里的后园门,就完全可以居家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