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红楼梦经典回 > 第5章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2页)

第5章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2页)

·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判词将两人命运交织。“停机德”赞宝钗贤德,“咏絮才”叹黛玉才情。“玉带林中挂”暗示黛玉自缢结局,“金簪雪里埋”寓意宝钗独守空闺。《终身误》《枉凝眉》两支曲,道尽三人情感纠葛。宝钗虽与宝玉成婚,却未得真爱;宝黛真心相爱,却被封建礼教拆散,黛玉泪尽而逝,宝钗在孤寂中度过余生,二人皆为封建制度牺牲品。

·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判词点明元春在宫廷复杂环境中成长,“榴花开”暗示怀孕得宠。“三春”突出其地位。“虎兔相逢”预示死亡。《恨无常》曲中“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写尽她在宫中的荣耀与无奈。短暂的荣耀后,突然离世,成为贾府衰败的导火索,其命运反映宫廷斗争残酷与封建家族兴衰紧密相连。

·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判词凸显探春才华志向,却生逢贾府末世。“清明涕送”“千里东风”暗示远嫁结局。《分骨肉》曲“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唱出她远嫁的无奈与悲伤。虽有能力,却无法改变家族命运,远嫁是她的归宿,也从侧面反映封建家族的衰落难以挽回。

·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判词写湘云虽出生富贵,却父母早亡。“展眼吊斜晖”描绘其命运如夕阳般短暂。“湘江水逝楚云飞”寓意美好消散。《乐中悲》曲“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表明她性格豪爽。然而命运弄人,婚后不久丈夫病故,她孤苦伶仃,从她的命运可看到人生无常,即使乐观面对,也难逃脱悲剧结局。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判词揭示妙玉表面高洁,内心难舍尘世。“金玉质”指其出身与气质。“终陷淖泥中”暗示结局悲惨。《世难容》曲“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写出她的才情与孤僻。她本想脱尘世,却因各种因素深陷其中,最终结局凄凉,反映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判词中“子系中山狼”指孙绍祖忘恩负义。“金闺花柳质”形容迎春娇弱。“一载赴黄粱”说明她婚后一年便被折磨致死。《喜冤家》曲“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唱出她的悲惨遭遇。迎春性格懦弱,无法反抗命运,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体现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

·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判词中“勘破三春”表明惜春看透三位姐姐命运。“缁衣顿改”指她出家。“独卧青灯古佛旁”描绘其结局。《虚花悟》曲“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体现她对尘世的失望。她目睹贾府兴衰,选择出家逃避,反映封建家族衰败对年轻一代的影响,以及她们对命运的无奈选择。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判词中“凡鸟”合为“凤”字,“末世”点明时代背景。“一从二令三人木”暗示她与贾琏关系变化。“哭向金陵”预示结局悲惨。《聪明累》曲“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写出她的精明与结局。她在贾府掌权,手段狠辣,最终却因权力斗争和家族衰败而落得悲惨下场,反映封建家族内部的腐朽与权力斗争的残酷。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判词中“势败”“家亡”描绘贾府衰败。“偶因济刘氏”指王熙凤曾接济刘姥姥。“巧得遇恩人”说明刘姥姥救巧姐。《留馀庆》曲“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强调因果报应。巧姐在贾府衰败后,被卖到烟花巷,幸得刘姥姥救助,体现善良终有回报,也反映封建家族兴衰对子女命运的影响。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判词中“桃李春风结子完”暗示李纨青春守寡。“到头谁似一盆兰”指其子贾兰有出息。“如冰水好空相妒”表明她虽守节,却无人真正理解。《晚韶华》曲“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唱出她的孤独与无奈。李纨一生守节,晚年虽因贾兰显贵,却已青春不再,反映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与摧残。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判词中“情天情海”暗示她与贾珍的不伦之恋。“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她的行为对宁国府影响。《好事终》曲“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强调她的风情美貌与家族衰败的关系。秦可卿在贾府地位特殊,她的死成为贾府衰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命运反映封建家族内部的腐朽与道德沦丧。

2.副册与又副册人物命运

·香菱:副册中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根并荷花”点出她本是甄英莲,出身不凡。“平生遭际”道尽她一生坎坷,自幼被拐,后又沦为薛蟠妾室。“两地生孤木”为“桂”字,暗示夏金桂,夏金桂的出现让香菱的生活雪上加霜。香菱命运独特在于,她本有过美好的开端,却一步步陷入泥沼,虽身处污浊,却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诗便是例证,最终却香消玉殒,令人叹息。

·晴雯:又副册里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霁月”“彩云”描绘她美好却短暂的生命。“心比天高”写出她的高傲,身为丫鬟却不愿卑躬屈膝。她模样标致、心灵手巧,却因此招人嫉妒。王善保家的进谗言,导致她被逐出贾府,最终含冤而死。晴雯命运独特在其反抗精神,在封建等级森严的贾府,她敢于抗争,虽如流星般陨落,却留下璀璨光芒。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是袭人的判词。“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体现她性格温顺、贤良。她一心想成为宝玉的妾室,尽心尽力伺候宝玉。然而最终宝玉出家,她嫁给蒋玉菡。袭人的命运独特在于,她努力迎合封建礼教,试图在贾府谋得一席之地,却未能如愿。她的结局反映出在封建制度下,即使温顺如她,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随波逐流。

四、警幻仙姑的角色与意义

1.形象与身份

警幻仙姑的形象宛如从缥缈仙境中走来的梦幻仙子,令人心生遐想。她“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这段细致入微的描写,将她的美貌、神韵与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一幅灵动的仙子图跃然眼前。

在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身份尊崇,她是太虚幻境的主宰者。她掌管着人间众女子的命运簿册,知晓每个人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归宿。其职责重大,一方面通过让宝玉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册籍、聆听《红楼梦》仙曲,向宝玉乃至读者揭示众多女子的命运轨迹,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小说的悲剧主旨;另一方面,她试图通过一系列安排来点化宝玉,希望他能从痴迷于尘世儿女情长中醒悟,明白人生的真谛与命运的无常,肩负起对家族和人生应有的责任,可惜宝玉虽有所触动,却未能真正彻悟。

2.对宝玉的点化

警幻仙姑对宝玉进行点化,有着深刻的缘由与目的。在《红楼梦》所构建的复杂世界里,宝玉身为核心人物,却深陷尘世的儿女情长与家族的繁华表象之中,浑然不知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真谛。警幻仙姑深知宝玉肩负着见证众多女子命运、领悟人生哲理的使命,然而他却在尘世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若不加以点化,恐将在迷茫中错失觉醒的时机。因此,仙姑决定出手,试图引导宝玉从懵懂走向清醒,从痴迷走向觉悟。

为实现这一目标,警幻仙姑采用了多种巧妙的方式对宝玉进行点化。先,她引领宝玉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册籍。这些册籍中的判词与图画,以隐晦而深刻的方式预示了金陵十二钗等众多女子的命运。通过让宝玉观看这些内容,仙姑希望他能从中洞察命运的不可捉摸,明白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从而不再执着于眼前的繁华与情感。

其次,仙姑安排宝玉聆听《红楼梦》仙曲。十二支仙曲,每一支都饱含着对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哀叹与感慨。那如泣如诉的旋律、饱含深意的歌词,如同一把把利刃,直击宝玉的内心。仙姑期望宝玉能在这悠扬哀伤的曲调中,感受到命运的残酷与无奈,领悟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不过是虚幻泡影。

此外,警幻仙姑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安排——让宝玉与可卿成亲。这一安排看似荒诞,实则蕴含深意。可卿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尘世的欲望与诱惑。仙姑希望宝玉在经历这一场虚幻的婚姻后,能够明白男女之情虽美好,却也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应成为生命的全部追求。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宝玉或许能对尘世的欲望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摆脱对儿女情长的过度痴迷。

然而,尽管警幻仙姑用心良苦,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宝玉进行点化,但宝玉在当时并未真正彻悟。他虽在梦境中有所触动,却未能将这些感悟转化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不过,这一场点化并非毫无意义,它如同种子,深埋在宝玉心中,随着故事的展,终将在他心中生根芽,引导他走向真正的觉醒。

3.背后的寓意

警幻仙姑这一角色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寓意,在传达作者思想方面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寓意层面来看,警幻仙姑象征着命运的指引者与启示者。她所处的太虚幻境宛如一个脱尘世的命运枢纽,而她则是掌握命运密码的关键人物。通过向宝玉展示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册籍和演唱相关仙曲,她揭示了人物无法逃脱的命运轨迹,寓意着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抗拒。这种设定暗示着在宏大的命运面前,每个人都显得渺小而无力,无论如何挣扎,都难以摆脱既定的结局。

同时,警幻仙姑也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审视与批判的化身。她所掌管的太虚幻境与现实中的贾府形成鲜明对比。太虚幻境的神秘、空灵与贾府的世俗、繁杂截然不同。这一对比凸显了现实世界的种种弊病,如封建礼教的束缚、人性的压抑、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等。作者借助警幻仙姑的视角,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在传达作者思想方面,警幻仙姑是作者的代言人。她试图通过对宝玉的点化,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借仙姑之手,告诉读者人生不应仅仅局限于尘世的功名利禄和儿女情长,而应越这些表象,去领悟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宝玉作为书中的核心人物,对他的点化实则是对读者的一种引导,希望人们能从书中人物的命运中汲取教训,明白人生的真谛。

此外,警幻仙姑的出现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在传统观念中,人们追求的是功成名就、家族荣耀等,但在警幻仙姑所展示的世界里,这些追求最终都化为泡影。这反映出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倡导人们寻找更加真实、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警幻仙姑这一角色承载着作者的深刻思想与寓意,为读者理解《红楼梦》的深层内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五、诗词曲赋的艺术价值与内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