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明朝皇长孙朱雄英 > 第158章 封狼居胥(第1页)

第158章 封狼居胥(第1页)

漠北的八月,狂风裹挟着细沙如千万柄钝刀,贴着明军将士的面甲横削而过。朱棣骑在踏雪乌骓马上,护手铁铳上的缠藤早已磨脱了皮,露出冷硬的玄铁底色。他眯眼望向地平线,那里浮动着蜃气凝成的淡蓝色雾障,将黑风谷的轮廓扭曲成狰狞的兽口。护目镜的铜框上结着盐晶,每一次眨眼都刮得眼皮生疼——那是七日追击间,汗水十七次浸透铁盔留下的残痕。

"大将军,前军探得谷内胡杨密匝,梭梭柴足有一人高。"亲卫统领王忠策马近前,肩甲上的"燕"字军旗褪成土黄,唯有银线绣的燕爪仍泛着微光,"三日前过境的商队说,谷内曾有狼群夜嚎。"朱棣摘下水囊晃了晃,皮囊内壁沙沙作响,倒出的只有三粒混着沙砾的冰晶。他转头望向次子,却见朱高煦正单膝跪地,用佩刀剔除战马后蹄铁掌间的骆驼刺。少年将领的护腕银甲裂了道缝,暗红血痂从缝里渗出,在沙地上洇出蛛网般的痕迹。

克鲁伦河畔的了望台由九根松木搭建,朱雄英扶着栏杆俯瞰河谷,黄金甲的蟠龙纹被夕阳镀成赤金。千里镜的铜筒上刻着"洪武年制",是爷爷临终前赐他的镇国之宝,此刻镜筒里的朱棣骑兵队正缩成黑豆般的小点,在沙雾中时隐时现。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捧着鎏金密匣,匣中诏谕的朱砂墨迹未干,"狼居胥"三字的最后一笔拖出锐利的折角,宛如皇帝佩剑的寒芒。

"去告诉燕王,"朱雄英指尖敲了敲镜筒,远处沙丘突然腾起灰黄烟柱,那是明军前锋触发了瓦剌的骆驼刺阵,"让他看看天上的云。"王承恩顺着皇帝的目光望去,只见东北方的天际堆着铅灰色云团,边缘被风削得锋利如刀,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压向黑风谷。少年天子忽然解下腰间玉佩,那是块羊脂玉雕的玄武,龟甲上"守土"二字是皇祖父用指尖血刻的——此刻玉佩被系在八百里加急的信鸽腿上,"告诉燕四叔,朕要在中秋月圆时,听见狼居胥山的石磬声。"

申时三刻,骑兵队抵达黑风谷南口。朱高煦蹲在沙地上用佩刀画着地形图,刀锋划过处露出潮湿的沙土:"谷长七里,北口宽若城门,南口窄似箭镞,此处"——刀尖戳进一丛枯黄的梭梭柴——"离河面不过两里,夜风若起。。。。。。"朱棣忽然抬手按住儿子的手腕,指节上的刀疤擦过朱高煦护腕的裂痕:"你母亲临产前,总说北平的风能掀翻王府的琉璃瓦。"他从鞍袋里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半块发硬的胡饼,"她走前叮嘱我,要教你读《孙子兵法》火攻篇。"

子时初刻,月轮被云团吞去半边。五千步卒已在南口堆起三丈高的柴垛,柴草间混着浸过鱼油的麻布。朱高煦握着松明火把,火星溅在他新换的鱼鳞甲上,烫出细碎的黑点。忽然间,马蹄声从东南方传来,一名驿卒滚鞍下马,怀里的酒坛裹着明黄缎子,缎面上绣着御笔"得胜"二字。"陛下说,"驿卒扯掉喉间的汗巾,露出被风沙磨破的脖颈,"这酒坛是用应天官窑的碎瓷片拼的,要大将军亲自开坛。"

朱棣抽出腰间匕首挑开缎带,坛盖掀开的刹那,葡萄酒的甜腻混着烈酒的辛辣扑面而来,竟比漠北的风更让人眼眶发热。"当年你祖父打陈友谅,"他忽然开口,酒液顺着胡须滴在护心镜上,"鄱阳湖决战前,也是这样的夜,这样的风。"坛口依次传递,轮到朱高煦时,他忽然闻到酒香里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药味——是母亲最爱的紫苏。少年将领仰头灌酒,酒水顺着喉结滚进甲胄,在胸口烫出一道火线。

朱高煦掷出火把的瞬间,西北风骤然转急。柴垛腾起的火舌足有十丈高,火星被风卷着扑向谷口,枯枝败叶发出"噼啪"爆响,宛如千万枚火铳同时击发。朱棣勒马登上高处,只见谷内腾起橘红色的光浪,胡杨树的轮廓在火光中扭曲成狰狞的鬼面,受惊的战马挣断缰绳,驮着燃烧的鞍鞯冲进人群。

"神机营,放!"两千架火铳同时轰鸣,火箭拖着尾焰划过夜空,在谷内织成密不透风的火网。瓦剌新可汗也先帖木儿的金顶大帐被火舌舔舐,帐前的狼头纛旗蜷成焦黑的一团。朱高煦看着那团火光,忽然想起十二岁那年在北平城,随父亲扑灭草料场大火的场景——此刻的火势比当年更猛,却少了父亲背着他冲出火场时的温度。

"往西侧山梁撤!"也先帖木儿的喊声被浓烟撕成碎片。朱高煦催动青骓马,马蹄碾碎燃烧的枯枝,火星溅进马眼,却被它甩头甩开。当瓦剌可汗的亲卫举起马刀时,朱高煦忽然听见父亲在身后怒吼:"刺马腹!"横刀应声刺入战马下腹,温热的血溅上他的面甲,模糊了视线——却让他想起今早收到的密报,说皇帝已封他为"镇北中郎将",赐穿二品麒麟服。

三日后,狼居胥山南麓。朱雄英的御辇停在山脚下,八匹白骡的嚼环上系着金色铃铛,每走一步都发出清越声响。皇帝掀起车帘,看见朱棣的骑兵队正从山间转出,最前方的朱高煦手中挑着颗头颅,毛发被火燎得蜷曲,却仍能辨出金冠上的狼首纹——那是也先帖木儿的冠冕。

"陛下,贼首授首!"朱棣滚鞍下马,膝盖砸在碎石上发出闷响。他的盔甲裂了三道缝,露出里面染血的中衣,却仍将"燕"字军旗折得整整齐齐,捧在掌心。朱雄英走下御辇,踏过满地狼藉的箭簇,亲手将刻着"武毅"二字的金印按进朱棣掌心:"四叔可知,朕昨夜梦见皇爷爷?他说,大明的将军就该像卫仲卿那样,马蹄所至,皆为汉土。"

刻石的工匠们跪在山前,铁锤与凿刀的声响惊起几只山鹰。朱雄英抽出佩剑,剑身上"定边"二字是他登基后亲自刻的,此刻剑尖刺入石碑,石屑飞溅间露出"大明"二字。当"英"字的最后一竖刻完时,夕阳恰好跃上山巅,将皇帝的影子投在石碑上,与朱棣父子的身影叠成三重剪影。

"这碑,"朱雄英用衣袖擦去剑上石屑,"要刻上每一个校尉的名字。"他转头望向蓝玉,这位老将正用九环刀削着树根,刀锋每过处都溅出火星,"凉国公,当年你随皇祖父征漠北时,可曾想过有今日?"蓝玉抬头,眼角的疤痕在火光中跳动:"陛下,末将当年只想多杀几个鞑子,如今。。。。。。"他忽然挺直腰背,声音如洪钟般撞在山石上,"如今末将想的是,让漠北的孩子,都知道大明的月亮有多圆。"

戌时三刻,石碑立起。朱雄英亲手在碑顶嵌上夜明珠,珠光与月光交相辉映,将"封狼居胥"四个大字照得透亮。朱棣父子肃立碑前,朱高煦忽然发现,父亲盔甲上的"燕"字军旗不知何时已换成了"大明"二字,绣线是用皇帝赐的金线。

"传旨,"朱雄英的声音掠过山谷,惊起一片宿鸟,"凡此战有功者,家免三年赋税,子侄入国子监读书。"他望向东南方,那里是应天的方向,隐约可见银河横跨天际,"告诉允恭,让太学的学子们写《平胡赋》,朕要刻在午门城墙上。"

山风骤起,将明军的"明"字大旗吹得猎猎作响。朱高煦摸着石碑上自己的名字,指尖触到"煦"字最后那点——那是皇帝亲手描的朱砂。他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真正的名将,要让敌人听见你的名字就发抖,更要让百姓听见你的名字就心安。"少年将领握紧横刀,刀鞘上新刻的"靖边"二字还带着石屑,却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此刻,狼居胥山的石缝里,不知何时钻出几株嫩绿的草芽,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朱雄英望着这抹绿意,忽然想起皇祖父的《平胡诏》里写的:"虽云戎狄,皆吾赤子"。他解下身上的明黄披风,轻轻盖在石碑基座上,金线绣的蟠龙在草芽旁舒展身躯,宛如守护这片土地的神明。

当第一颗晨星升上中天时,山谷里响起此起彼伏的鼾声。朱棣坐在篝火旁,用匕首削着胡饼,忽然将半块饼递给儿子:"当年你祖父在滁州,啃的是树皮。"朱高煦接过饼,发现里面夹着块蜜饯——是江南的桂花糖。父子俩相望无言,唯有篝火噼啪作响,将他们的影子投在石碑上,与"大明"二字共同构成帝国最坚实的轮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