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世民将吐蕃、党项恨得牙痒痒时,一道声音宛如天籁,传入他的耳中。
“儿臣愿意为父皇排忧解难,亲自率领精兵,赶赴西北边疆,解决西北危机!”
李世民当即眼放金光,寻声望去!
到底是哪个皇子,如此独秀?!
竟然主动请缨,亲自披甲出征,平复边疆之乱?!
那可是战场!
刀剑无眼,这可是性命攸关呀!
“恪儿!”李世民看到李恪的身影!
果然。
在众皇子当中,能有如此气魄和胆量的,也就只有李恪了!
毕竟他是众皇子中,跟自己是最像的,自幼骑马射箭,又以贤能闻名,颇有大将风范。
可是,上到战场,只会骑马射箭,甚至是武功盖世是没有用的!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只凭一个人就的武力,绝对不可能扭转战局。
武力再高,最多只能一次性对付上百人。
而上到战场,那可是要面对成千上万的敌人。
李世民认为,李恪之所以能在岭南屡出奇招、大破敌军,完全是因为有薛仁贵这员大将。
想到这,李世民语重心长道:“恪儿!战场可不是儿戏,你亲自去,朕不放心!”
“不过。难得你有这份心。倒不如,让你麾下的那员叫薛仁贵的大将,率领岭南精兵前去吧。”
说完,李世民思考了好一会儿,“这样吧,朕马上拟旨,封薛仁贵为镇边大将军,正三品!”
“让他接旨后,马上率领六万岭南精兵,即刻启程,赶赴庭州,迎战吐蕃的五万贼军!”
“儿臣遵命!”李恪嘴角微翘,“不过。。。”
“陛下!万万不可呀!”
李恪的话还没说完,兵部侍郎侯君集就迫切地跳出来,“一个从未面圣的岭南将军,也不知根知底,却能突然能统率六万的军队前往边疆!“
“微臣,不敢妄以揣测。但是,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李世民闻言,当即紧锁眉头,还没有发作,右仆射高士廉也站出来,拱手道:“臣附议!”
“陛下!人心难测啊!就算那名将军此时没有谋反之心。”
“但是大权在握,又是驻守庭州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塞。难保不会将其作为威胁。”
话落,长孙无忌也根本不给李世民发言的机会,一副大义凛然道:“臣附议!贤王殿下有意为陛下、为朝廷分忧,勇气可嘉,应当鼓励!”
“但是!在如此危急情况下,不应病急乱投医,委以一个少年如此重任!”
“那可是足足六万的兵力呀!难道,贤王殿下能够保证,薛仁贵不会拥兵自重,不会紊乱朝纲?!”
“不能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