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的计划是在这一年的时间内,通过镇守住庭州的城池,拖延住吐蕃葛尔丹家族十万大军的进攻。从而最大程度的消耗吐蕃帝国的国力。
第二年,再调遣五万岭南大军,作为第二支援军,驻守庭州。
利用资源、兵力的优势,用三个月到五个月的时间,转守为攻。
第三年,最后增援五万名岭南将士,联盟西突厥,还有大食帝国,逆转兵力上的劣势。
要么踏平吐蕃全境,要么逼迫吐蕃王朝成为大唐王朝的藩属国,接受大唐王朝的绝对统治。
再经过五年的政治手段,以及迁移政策,使得整个吐蕃王朝,成为大唐王朝的特别行政区域。
只要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以及物资,他李恪需要做的,仅仅只是让土著居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只要人口迁移顺利。
经济在短期内迅猛地发展起来,大唐完全可以从根本上控制他们的精神,削弱民族、领土的观念。
至于信仰、宗教什么的,李恪只需要名义上不限制任何人的信仰自由。
但在特殊的职位和地区,不能掺杂任何的宗教意图即可。
这样一来。
若干年后,宗教的信仰便无法再对吐蕃地区的大唐百姓,再有强大的束缚力!
李恪早在消灭钦陵卓赞之前,就制定好了收编吐蕃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但是,《人体改造学》的发现、运用,可以将短期计划完全的提前。
原本,李恪出于保守起见。
他是计划到了第二年,岭南军队在庭州的驻守兵力达到十万将士时,再由守转攻,开始进入吐蕃境内的。
但是,既然可以利用《人体改造学》,对将士们的血脉、肌肉组织乃至是基因等方面进行全面、局部的改造或强化,那么吐蕃的十万大军又有何惧!
李恪端起一碗制作好的药汤,冷笑着暗想道:三个月后,进攻吐蕃!
。。。。。。
大明宫,北宫校阅场。
五万名岭南将士来到校阅场时,禁军的装载工作,正好进入收尾阶段。
韩德林先是找到了侯君集,快速完成了相关文书递交,以及必要程序上的交接工作。
整整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
韩德林和侯君集核对完数目,在文书上签字,又盖上各自的印章,才算是完成了交接。
之后,岭南的五万名将士就正式接管这一批价值七百万贯,总重量超过五万石,即五百万斤的货物。。。
送走了忙碌了数天的侯君集等人,韩德林也顾不上休息,迫不及待地巡视武器、装备。
途中,韩德林意外遇到了一个神情怪异,双目无神的少年,“孩子,你也是宫中的禁军吗?”
“如此年少,就能进到北宫最精锐的禁军,实力绝对超凡,定然极具天赋吧,难道啊。。。实在难道。”
其实,韩德林的感叹远远不止这些。
眼前的这一名少年,双眼皮、丹凤眼、瓜子脸,浓眉大眼中,无不透露着一股英俊潇洒,又极具霸道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