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大食帝国重视商业发展。
他们的生意都做到欧洲和非洲,甚至都开始倒卖黑奴了,在大唐的面前,始终只是个弟弟。
但架不住阿拉伯帝国的疆土大,人口多。
刚刚建立起来的阿拉伯帝国,总人口直接到达一千多万!
相当于盛唐时期的四分之一。
唐初时期的三分之一人口。
一千多万人,在国土生产低下的大环境下,只能响应神权政府的号召,开启了最早的全民创业。
并在之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
阿拉伯帝国衰败、灭亡。
但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却继续进行着对外经商的传统。
并且,在千军万马中,涌现出了最会做生意的犹太人。
他们在后世将掌握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财富,凭借的可不是运气,而是数千年的底蕴。
接待大食国的使臣,是石衙署和鸿胪寺的事情。
在邻国的使臣还没有完全到来之前,个别国家的使臣,是不能单独面圣的。
不过使臣却享受贵宾的待遇,皇帝可以派遣皇子去迎接,皇子又可以派遣属下去迎接。。。
李恪通过记忆搜索胶囊,了解到跟阿拉伯人做生意,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阿拉伯人是非常精明的生意人。
首先,他们很看重第一次见面的印象。
其次,他们是在谈生意的过程中,非常的磨叽。
最后,他们会在双方达成交易意向之后,开始不知廉耻,甚至毫无下限的砍价!
但也不是全然没有优点。
他们的每一次生意,都是拿着阿拉伯帝国作为金字招牌。
而且,背后更是要超脱世俗的势力,作为两国之间的官方或私人的交易的见证人。
这便在很大的意义上,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
而彭通惯用的坑害奸商的伎俩,在精明的阿拉伯人面前,简直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有时明,阿拉伯人知道自己是被骗了。
脸上却依旧能挂着微笑。
他们嘴上不说出来,并不代表不知道或好说话。
只是不想跟对方计较得太多。
他们有一万种理由拒绝或中止交易。
得知这些消息,李恪才没有那么多的闲工夫跟他们耗。
李恪让马周代表自己,接见阿拉伯的使臣,方便为自己树立一个谦谦君子的形象。
之后,李恪再让袁天罡和李淳风跟阿拉伯使臣们侃大山,慢慢磨他们的兴致。
最后,李恪再让彭通跟他们谈声音。
原本,李恪以为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大食使臣们就会老老实实地掏出钱来买大唐的东西。
到了晚上,众人归来时,李恪却被告知。。。
大食使臣根本不愿看岭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