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唐继光的计划则是招募三总士兵,训练一个月后,将成绩最差的一总刷下来,第二个月再刷一总,最后成绩最好的一总才得以留下。在训练期间,第一个月军饷减半,第二个月提高五钱,正式入伍后才得到三两银的军饷。这是多么优厚的待遇啊?
这事情已经不再是遵化铁矿的轰动了,遵化一带都为之沸腾。第一天上午就来了足足三千人,虽然大部分都是矿工,但普通百姓和农民都有四五百人。
唐继光见到密密麻麻的长龙,立刻计上心头。让人买了十大桶的馍馍,十头大肥羊。肥羊熬汤,准备好后。便分派下去,只要是来报名的,都可以得到两个馍馍,半碗羊肉汤。
遵化城为之轰动了,下午初步估计来了上万人。虽然其中有不少人想占便宜,但唐继光不在乎,一个馍馍一文钱也不用,羊汤贵点,成本不过是一文出头。毕竟唐继光熬的羊汤,可不浓郁,不过是带股羊味。
最后唐继光从东海钱庄带来的文、掌柜都忙坏了,唐继光最后不得不出钱,一每天二百文的价格,请了十多个秀才来帮忙。这都不行!最后唐继光不得不从遵化县那里请文案来帮忙。
而唐继光这个宣传效果堪称完美,有的原本从军,或者附近军户中自诩勇力过人的都来报名。莫师爷唯恐被那些卫所的将领责怪,刚刚开始还不敢收的。还是唐继光巡视的时候遇到一名毛遂自荐的士兵,这才知道了这事情。
那些卫所的有什么害怕?边军的?哼!东林党都扳不倒我,怕他们咬我啊?
唐继光大笔一挥,招!
于是附近卫所和军营中来告状的人和来报名参军的人一样,都是rì益增多。乃至于这事情,都闹到内阁那里去了。不过东林党人也懒得理会了,现在都在调集粮草,帮助袁应泰打好这一仗。
星倒是有心给唐继光添乱,但有客氏在。星那是隔中鞋底挠痒,那里有用处的呢?
至于其他大臣,一方面是懒得理会,唐继光也就招募那么一总人,挖墙脚也挖得了多少啊?另外一方面,唐继光背后站着客氏,这也意味着背后隐约有皇帝的身影。为了这点事儿,去得罪唐继光,值当吗?
于是这事情,闹的虽然比较大,但却是雷声大,雨点。
如此忙碌了五天时间,从近十万人当中,唐继光挑选了约莫一千六百人。不过铁林义从还没有成军,但已经给了一千六百两出去了。附近的卫所和军镇见了,眼红的牙痒痒,恨不得将唐继光手里面的那些钱都给抢了过来。
一千六百两啊!
特别是边上的宣府士兵,眼红的更加厉害。因为辽东局势不稳,而蒙古人这段时间蛰伏。今年给宣府的钱银也不过是三万两而已!也由不得宣府的将官为之眼红。
☆、第300章出关
第一个月,唐继光在遵化本地训练。因为太过匆忙了,都没有武器,用的都是长竹代替。除了兵刃训练外,每个人每天都要训练负重行军,手臂、脚、腰都捆绑有砂袋。如果用沙砾体积比较大。不过遵化可是有铁矿的,唐继光就购买铁砂代替,每人共计负重二十二斤。
军士每天都要从遵化奔跑到长城,路程达到六里远。再在长城附近训练,这段时间铁砂袋并非是完全松绑下来的,依旧留着十二斤在身上。到了黄昏的时候,这才从长城返回遵化城外。而这回程,负重量继续是二十二斤。
不过待遇可不是一般的好,一rì三餐,每三天有一顿宵夜。午餐和晚餐都有三两肥肉吃。馍馍、米饭、蔬菜管够,同时唐继光还请了一个退休的太医来,制作了一方减缓肌肉疲劳的药剂,每天晚上喝一碗。每天训练回来,同队的,互相帮忙擦药酒,一方面减缓压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增加友谊。
不过即使是这样,第一天依旧有十多人退伍。唐继光那里愿意啊?退伍行!饭钱不要了,一两银子拿回来。不过即使如此,依旧有八人宁愿拿一两银出来。
第二天退出的人更加多,达到四十三人。
负责训练的吴十亩和朱信龙都劝说唐继光,是不是降低一点训练强度啊?
唐继光则是提笔写了几个大字,挂在练兵场内。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再请那些原本来当文的秀才说故事。说三国演义、霍去病、杨家将等热血的故事。不仅仅热血就可以,唐继光还让人将自己的事情编了出来,那些士兵的心态就不同了。他们想,唐继光不过是一个海盗出身。就已经当上副总兵官了,自己好歹也是良民。不说总兵官,混上个游击将军也好啊!
退伍的士兵立刻大大减少了,到了第五天后,已经再也没有人退伍了。而且人数并没有多大减少,有人退伍,自然有人入伍了。
在忙着练兵的同时,唐继光也抽空到京城内要武器。兵仗局依旧不改要钱的惯例。不过唐继光和内廷交好,而那些太监其实就是依靠皇帝的而已。兵仗局的太监也不敢太过嚣张,不过意思意思还是要的,这规矩怎么样也要维护一下。
唐继光自然不会仗势欺人了。须知那些太监一个个都是小人,秉承着小人报仇,从早到晚的理念。要么就不得罪,一得罪就一棒子打死。
唐继光花费了三千两,从兵仗局那里调来了五百五十套铁甲和五百五十套薄棉袄。一千六百杆长枪、六百柄苗刀、二百杆鸟铳、若干火药弹丸、六百面蒙皮铁盾。除此之外,唐继光还从东江那么调四门一号佛郎机铜炮和二十名炮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