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董鄂瑾郁闷。
去了现代,她第一件事儿就是败家!
回到视频播放的画面。
十爷走后,宜妃娘娘感慨:“还是你和老十最亲啊,你俩小时候就跟连体婴儿似的,干什么都在一起。”
九爷笑笑:“老十三和老十四如今忙着呢。”
宜妃娘娘也听说了,老十三如今是峰回路转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宜妃娘娘温柔道:“老十三是个好孩子,这是他应得的。”
九爷又飘酸了:“儿子就不优秀吗?”
比起来,胤祥真是一路飞升,跟踩了风火轮似的。
在皇阿玛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帝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
尤其他们兄弟都改了名字,唯独雍正允许胤祥可以不改,依旧叫胤祥。
且胤祥和雍正兄弟俩不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作为雍正帝最信赖的兄弟,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了诸多的恩宠和荣耀。
比如雍正元年,雍正帝传旨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钱粮二十三万两。
胤祥百般谦退,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十三万两。
雍正帝又援引先皇对待其兄裕亲王福全成例,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六年,胤祥仍是辞谢。
尽管胤祥对于皇兄的恩赐总是竭力推辞,他还是得到了许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荣。
根据皇帝旨意,原来只归他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怡亲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十七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
而胤祥也很忠诚。
在遭受十几年冷落之后,得到雍正如此厚待,他竭全力报效,以偿知遇之恩。
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为雍正的台柱。
其理事之才,识人之明达,手段之老练,完全不像个从未与政的皇子。
这也坚定了雍正继续重用他的决心。
九爷眯了眼。
胤祥其实和雍正一样,都是个韬光养晦的人,不然不可能这么快就能接手。
尤其皇阿玛晚年,经济、军事、赋税、刑狱等均已出现危机,哪一件都极为棘手,并非得到新皇帝倚重信任的人就一定能搞好的。
可雍正元年,胤祥在受命总理户部后,甚为出彩。
该部所司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事务繁多,头绪复杂,皇阿玛末年以来积存的许多弊端都亟待解决,胤祥自上任伊始,便勤奋理事,不稍懈怠。
首次清理过去遗留的旧案,由于数量颇大,胤祥打破以往常规。采取规定限期和奖励勤勉相结合的办法,将几千宗旧案都理出头绪。
当时中央新设会考府,专门负责审核财政出纳,办理清查亏空、收缴积欠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