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决定继续打击李茂贞的斗志。从投降过来的朝官口中得知皇帝的困苦生活后,朱温下令每日派人进城,向皇帝进献贡品。所谓贡品,其实是那些维持生存的必需品:食物、衣服、灯油和喂马的草料。
当然这些东西是只能给李晔和他的家眷们享用的,李茂贞的人只有看看的份。
李茂贞安排看管皇帝的士兵们看着那些每天源源不断从城外运来的食物,眼睛都绿了。李晔甚为得意,对一个士兵头目揶揄道:&ldo;你们几个不检查一下这些东西?不怕李茂贞砍了你们的头?&rdo;这些士兵哭丧着脸摇摇头,眼神里露出的全是无奈和沮丧。
饥饿和寒冷成了最锐利的武器,梁军没有发动一次进攻,但凤翔实际上已经解除了武装。只要朱温动一动手指头,这座城市就会轰然倒塌。
李茂贞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个人想了很久很久。
他终于发现,自己和朱温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那个人有强大的实力,坚强的意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自己无法比拟的统帅能力和军事才能,他永远都不可能战胜这样的对手。他曾经天真地以为,只要把皇帝控制在手里,这个天下就将任自己摆布,巨大的利益将滚滚而来。但从把皇帝劫持到凤翔的那一天起,无尽的梦魇就缠住了他。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他的地盘丧失殆尽,秦岭以南的州县全都被浑水摸鱼的王建抢走,而岐山以西的地盘则统统落入朱温之手。他的军队,除了困在凤翔城中那奄奄一息的几万人,其他的都已作鸟兽散。他得到了什么?一个毫无用处的傀儡皇帝。或许还有一个惨痛的教训。
被疯狂的欲望驱使,去抢夺根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到头来只会毁掉自己拥有的一切。
李茂贞决定认输了。向那个强大的对手低头。
一天夜里,凤翔的密使把李茂贞的手书交到了朱温手上。
&ldo;这一切悲剧的源头,都在于韩全诲等宦官。梁王既然有心挽救天下于危难,我愿意配合,请大王把皇帝迎接回宫。我愿意率凤翔的疲兵残将,追随大王,诛杀宦官,扫清逆党,以赎清我一时糊涂犯下的罪过。&rdo;
李茂贞的来信言辞悲切,态度诚恳。朱温冷冷一笑。他知道,这场漫长的角力终于有了一个他希望的结局。
凤翔城中,大清洗开始了,李茂贞正式翻脸。在他的指挥下,凤翔军队包围了宦官驻地,逮捕韩全诲以下宦官三十余人,全部处斩。李晔随即紧急签发了一系列诏书,罢免了宦官对神策军控制权,把军权全部交给崔胤为首的朝臣一党。
第二天,翰林学士韩渥、赵国夫人宠颜携带天子诏书、赐给朱温的紫金酒器、御衣玉带来到梁军大营,请朱温逢迎天子返京。同时献上的还有韩全诲等三十多名宦官头目的人头。
知道大局已定的朱温决定立即动手。他密令留驻长安的军队逮捕所有留在宫中的宦官。庞大的杀人机器迅速开动起来,长安城中九十多人遭到处决,其中包括了许多已经退休的老宦官。
凤翔城内同样腥风血雨,李茂贞继续抓捕宦官中的漏网之鱼。数天之内,又有七十多名宦官遭到处斩。
这是继七百多年前袁绍、曹操带兵入宫杀尽宦官之后对宦官势力的第二次大规模清洗,同时也宣告了第二次宦官专权时期的终结。
值得深思的是,两次对宦官集团的清洗带来的并不是太平盛世,而是另一个血腥乱世的开始。根深蒂固的宦官制度早已深深地侵蚀了封建王朝的肌骨,最终将和催生他的那个帝国同归于尽。
天复三年(903年)正月,凤翔城门终于在数万梁军的注视下缓缓打开。大唐王朝的天子在众人的簇拥下终于走出了囚禁了他一年零三个月的凤翔城。
长期的幽禁生活让李晔脸色苍白,形容枯槁。三十六岁的年纪看起来却像五六十岁的老头。
李晔缓慢地迈下御轿,站到了朱温面前。
自从登基以来,他一直希望倚靠的那个人就在这里。虽然这些年来,他已不记得发过多少次诏书,对这个人的功绩大肆吹捧、表彰,为他加官晋爵。但他从来没有见过朱温。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遇。
李晔见到朱温的第一眼,就明白了为什么全天下都会对这个人如此恐惧。这个人有着像刀劈斧砍般消瘦但却强壮的身材,脸庞就像岩石一样坚硬陡峭,两只微眯的眼睛里闪现着锋利而充满欲望的精光。他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却让人感觉到不安的气息,仿佛一匹安静潜伏着的狼,一旦发动就会把面前的猎物无情地撕裂。
虽然面对的是前来拯救自己的那个人,却有一股寒意从李晔的脚底升起,他竟然打了个寒战。
立下再造奇功的朱温此时却显得非常谦恭。他急忙迎上来,拜倒在地:&ldo;微臣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rdo;
李晔回过神来,急忙扶住朱温。一年多来受的屈辱和苦痛瞬间涌上心头。眼泪从李晔眼里奔涌而出:&ldo;宗庙社稷是你再造,我与皇族子弟靠你再生!全靠你,才有今日让皇家祖庙、天下社稷转危为安,梁王快快请起。&rdo;
朱温却并没有起来的意思。他顿了一顿,突然痛哭流涕:&ldo;天子蒙尘,陛下受辱,是天下的大不幸,可恨阉党,罪大恶极,图谋不轨,我定帮陛下清除奸党,重塑皇威!&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