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脸上还挂着稚气,浓眉下那双大眼却透出掩饰不住的聪慧。他的脸庞就跟他父亲一样宽大陡峭,但在沙陀族人与生俱来的桀骜下,有一种他父亲没有的沉着和大气。
&ldo;好!好!&rdo;李晔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拍着他的背大声说:&ldo;果然虎父无犬子!小小年纪随父出征,将来定是国家栋梁!&rdo;
李存勖没想到会得到皇帝当面夸奖,一张小脸涨得通红。
李晔又盯着李存勖看了半响,忽若有所思地拍着他的肩头道:&ldo;如今天下危难,你今后可千万别忘了对我李家尽忠尽孝啊!&rdo;
在李晔看来,虽然朱全忠是自己倚靠的实力派。但他已经隐隐察觉到朱的凶悍与狠毒,与那人为伍,无异与虎谋皮。或许,用好河东李克用一家,能更好地牵制朱的野心。
九年之后,李晔终究没有逃出朱全忠的掌心,命丧刀下。他死之后,河东全军举孝,李克用、李存勖向南痛哭,发誓为他报仇。又过了三年,朱全忠废掉了最后一代唐朝皇帝李柷,登基称帝。李克用得知消息,宣布不予承认,仍沿用唐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ldo;天佑&rdo;。不知道九泉之下的李晔看到这一切,会不会想起那一天,他对小小年纪的李存勖寄予的厚望与期待。
心情大好的李晔当即传令,赏赐李存勖金银酒器、翡翠盘等珍宝。李存勖坦然受之,三呼万岁。看着昂首挺胸而出的少年,李晔仰天长叹:&ldo;此子真少年英豪,假以时日,可亚其父也!&rdo;
&ldo;此子可亚其父&rdo;,皇帝的赞誉立刻传遍天下。李存勖,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年一夜成名,轰动天下。
第二章 破茧成蝶
李存勖在父母的注视下静静地成长。但父亲的突然病死将二十三岁的他瞬间推到了前台,直面强敌锐利的刀锋。杀机重重的三垂冈前,这只缤纷的彩蝶,终于破茧而出,目眩天下。
6 双面人生
唐昭宗没有食言,南下勤王的河东将领们几乎都得到了封赏。李克用被赐忠贞平难功臣,进封晋王。李存勖小小年纪,也被授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更重要的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皇帝曾经当面赞扬这个少年:&ldo;此子可亚其父!&rdo;李克用,威震中原,独霸河东,是何等枭雄。如今他的儿子年方十一,竟然横空出世,号称将可亚其父!
&ldo;李亚子&rdo;,少年李存勖从此有了这个响亮的名头。
但声名鹊起的李存勖却发现,自他回到太原,似乎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化。李克用麾下的十多个养子,从前都把李存勖看做李家宝贝,掌上明珠,闲暇时会带他出去骑马射箭、打猎玩耍,亲密无间,好不快乐。但现在,李存勖发现,这些人看自己的眼光不一样了,怜爱没有了,有的是疑虑,不快,甚至是嫉妒。他们开始悄悄地躲着李存勖,甚至看到他时还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头接耳,低声密语。
这些养子里面,态度变化最明显的是李存信。此战之后,李存信也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检校司空,领郴州刺史。但他心里一直窝着一团火。在他看来,南下勤王之战,自己担任先锋,出生入死,立下头功,这点封赏理所应当。但小小的李存勖,不就是跟着老爸在战场上走了一圈,然后跑到长安到皇帝面前露了个脸,竟然就得到和自己同样的封赏。和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同列刺史,对他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思来想去,李存信决定在李克用的养子中寻找同盟,对付这个急速升起的未来之星。他想到的第一个人是李嗣源。李嗣源原是雁门一名武将之后,因骁勇善战被李克用看上,选为侍卫,不久又收为养子。李嗣源只比李克用小十岁,自云州起兵便追随李克用左右,智勇双全,战功累累。在李克用的诸多养子中,他年纪最大,威望也最高。这次南下勤王,李嗣源留守太原,寸功未得,在李存信看来,他肯定也会对李存勖之事耿耿于怀。
&ldo;存勖年纪虽小,但弓马娴熟,又熟读兵书,实在不易。比我等当年强多了。父王这样做,我看并没有什么不妥。&rdo;听完李存信发的一通牢骚,李嗣源不动声色,抬头看着天上云卷云舒,淡淡地说。
李存信吃了软钉子,悻悻而去。
李存信对李存勖的急速上位颇为不满,而李存勖对这个人也有自己的看法。南下勤王之后,李存勖有了朝廷敕封的官职,在各部行走更加理所应当,混在军中的时间越来越多。巡查了一番河东军队之后,李存勖急不可耐地找到父亲报告心得。
&ldo;父亲,近日我到军中行走颇多,见到我军诸多问题,不得不跟父亲禀告。&rdo;
&ldo;哦?&rdo;李克用惊喜不已,想不到这小子如此了得,在军中没多长时间,都已经能看出问题来了。
&ldo;有何问题?说来听听?&rdo;
&ldo;我军士兵个个彪悍勇武,骑马射箭更是长项。但有一条,却不如朱全忠军。&rdo;
&ldo;不如朱全忠?&rdo;一听这话,李克用那只独眼顿时瞪得比牛眼还大,&ldo;哪一条?&rdo;
&ldo;我虽然没见过汴州军队,但常听其他将领说,朱全忠的部队军纪严明,管束极严,一旦违反军规,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格杀勿论。而观我军将士,个个自以为是,疏于管束。士兵们因此有恃无恐,无视军纪,无事生非。他们常常仗着自己在军中当兵,跑到城中酗酒赌博,掠夺抢劫。我到城中行走,几乎每日都可见到在集市上为非作歹的士兵。长此以往,我军怎能迎敌打仗?所以我说,这一条不如朱全忠的军队。&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