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塘,时年二十五岁。一年前在莘县一战,李存勖一时大意,遭梁兵围困,陷在阵中,危急时,石敬塘只带十数骑,横戈深入敌阵,冲驰突击,无人敢挡,凭一己之力将李存勖救出重围。李存勖对这员猛将赞不绝口,得知他是李嗣源的部将后,拍着他的肩头笑道:&ldo;人们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大将门下出强将,这话果然不假!&rdo;说罢亲赐财物以示恩宠。大将石敬塘的名声一时威震河东。李嗣源当然对这员猛将视为珍宝,索性把自己女儿嫁给了他,让他统领自己最精锐的骑兵&ldo;左射军&rdo;。没有人会想到,二十年之后,这位曾名满天下的猛将竟然会成为向契丹人割地称臣的败类,遗祸中原数百年。
李嗣源的骑兵昼夜兼程,一路北进,一日之内已过涞水,距离幽州不过两百里路。晋军援兵正疾奔而来的消息鼓舞了幽州全城军民。周德威立即派人不断潜出城去,把一份份重要情报及时传递到李嗣源手中。
&ldo;契丹共有兵马三十万,军力虽强,但补给困难。这段时间,契丹人已至少吃掉带来的一半多羊马。现在契丹士兵士气低落,无心恋战。&rdo;
&ldo;契丹人由于粮食不足,派人分散各处打猎,阿保机帐前驻守的已不足万人,最好乘其不备,晚上出奇兵攻之,必然获胜。&rdo;
当李嗣源还在率部疾行之时,通过周德威的情报,他已将对手的虚实尽在掌握。
七月,晋军主力与李嗣源在易州(今河北易县)会师,商讨解幽州之围的最后方案。
李存审首先提出自己的疑虑:&ldo;敌众我寡,契丹兵又以骑兵为主,如果在平原旷野上与契丹骑兵决战,我军必然难以取胜!&rdo;
早已对敌情了然于胸的李嗣源立即说出自己的战役构想:&ldo;李将军说得没错,契丹大多是骑兵,假如在平原和敌遭遇,我军的军粮辎重必定难以保全。此战的关键在于避免行军途中与契丹骑兵遭遇。我认为,我军可沿大房岭向东,沿山涧行军,隐蔽行踪,出其不意。一旦到达幽州,则与周德威将军里应外合,必然破敌!&rdo;
大战前夕,李嗣源展现出一名军事将领难得的敏锐眼光,他洞悉了彼此的长短,看到了战局的关键,更为这场事关全局的幽州攻防战提出了一个独到的方案。
从易州出发后,李嗣源与养子李从珂领骑兵三千作为先锋。这支轻装前进的骑兵避开大路不走,而是一头扎进了大山谷底,顺着山涧的溪流北上。秋日的群山中,红叶如火,鸟雀欢鸣,潺潺的溪水在马蹄下发出欢快的鸣叫。李嗣源和他的士兵们宛如进入到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当数万契丹骑兵散布在广阔的原野上,警惕地等待着晋军援兵到来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李嗣源和他的军队正毫无声息地从他们脚下穿过,扑向重重围困的幽州城。
但在距离幽州城还有六十里的地方,好运终于和李嗣源说再见了。在这里,晋军与数百契丹游骑兵突然相遇。看着从狭长幽深的山谷底部突然涌出的晋军人马,契丹人几乎惊掉了下巴。没有丝毫犹豫,他们转身便跑。
杂乱的马蹄声击碎了寂静的山谷,看着落荒而逃的契丹人,李嗣源顿时变得面色凝重。敌人的哨兵很快就会把援军到来的消息告诉耶律阿保机,消息一旦走漏,奇袭已无可能,未来的战局将变得异常凶险。&ldo;传令全军疾行,加快行军速度!&rdo;李嗣源皱着眉头下达了军令。
幽州城下,耶律阿保机的大帐里正乱作一团。&ldo;马上集结人马,绝不能让晋人走出山谷!&rdo;阿保机气急败坏地大叫。&ldo;陛下!听说带兵前来的是李嗣源。我在幽州时便知道此人,带兵打仗极为老辣,不可小视。晋军一旦到达城下,必定和城中里应外合,到那时,局势便不可收拾了!&rdo;卢文进急忙上前提醒。
阿保机愣了愣,仰天哈哈大笑。&ldo;李嗣源,不自量力,竟敢以反其道而行,带骑兵从山谷而来。不用再议了,我亲率一万精骑,到山口截住他们!&rdo;阿保机站起身,双眼露出令人恐惧的杀意,&ldo;我们就来看看,马上对马上,到底谁才是行家!&rdo;
山口还在远处,但山谷中行进的晋军已经感受到巨大的威胁。和之前不同,现在他们不再是孤独的行军了。两边的山崖上,密密麻麻的契丹骑兵就像护卫一样,跟着他们一路前行,还不断用充满敌意的目光打量着他们。这是一个诡异而杀机四伏的场景。秋色宜人的山涧中,李嗣源和他的三千骑兵安静地一路向北,头顶上却是虎视眈眈的契丹人。这个山谷一如往常的安静而美丽,但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迎面扑来的杀气。
当李嗣源的前锋部队在山谷中陷入危机的时候,李存审的主力也遇到了巨大的麻烦。
骑兵基本都给了李嗣源,李存审的六万多人几乎是清一色的步兵。晋军步兵排着方阵滚滚北进,当他们进入幽州境内的平原之时,发现一下子被丢进了一个巨大的陷阱。没有人能说得清楚,那些契丹骑兵从哪里来,但就这样毫无征兆地突然布满了四面八方的原野,把晋军步兵团团包围。只要一声令下,这些彪悍的骑兵就将吹着口哨,扬着弯刀卷地而来,把晋军分割包围,然后屠杀个一干二净。原野上响起此起彼伏的唿哨声,契丹骑兵开始聚集,慢慢向晋军方阵靠拢,这是他们即将发动进攻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