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闹到魏州,李存勖一阵焦躁。他现在所有的心思都在当皇帝上,哪里还有心思来解决这些麻烦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干脆顺水推舟,任命李继韬做了安义军兵马留后。在李存勖看来,你李继韬不就是要个名分吗,给你便是!只要你小子不要闹事就行了。事实证明,李存勖在面对内部纷争时粗糙的处理方式只会引发更大的祸端。
不久,李存勖又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李继韬在潞州宣布脱离河东,加入后梁,为了表示对后梁王朝的忠心,还把两个儿子送到汴州做人质。潞州,这座曾经依靠李嗣昭拼死坚守才从后梁大军的围攻中保全下来的河东门户,竟然被他的儿子拱手送到死敌面前。
这是梁晋争霸中一个值得深思的插曲。当天下人都觉得后梁已经势微,李存勖如日中天之时,身为名将之后的李继韬竟然义无反顾地叛晋投梁。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接导致他叛乱的的原因竟然是他对时局的判断:河东无人,终被汴人吞并。也许,身处晋军之内的李继韬能比旁人更透彻地看到潜伏于河东内部的危机,看到李存勖身上的致命弱点。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存勖虽然消灭了他的平生死敌‐‐后梁王朝,但仅仅三年之后便祸起萧墙,兵败身死。李继韬的判断又焉能说没有道理?
叛晋之后的李继韬变卖家产,大肆招兵买马,他很清楚,乱世中,谁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的实力说话。一个人就在这时加入了李继韬的军队,这一年,他才刚刚十八岁。这个人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走向,并最终在他手里点亮了终结乱世的曙光。他的名字叫郭威。
听到潞州叛乱的消息,李存勖固然震惊,但他并不慌张。自他吞并河北,进击中原以来,梁晋之间的主战场早已从潞州转移到了黄河南岸,只要他还占有河北,就牢牢掌握着对梁战争的主动权。现在他的头等大事是登基称帝,只要不是太原失陷,老巢被端,他都可以装作视而不见。
923年四月,李存勖登上了魏州城中的那座高台。经过一番隆重而繁琐的祭天仪式后,李存勖身着龙袍,坐上了象征着无上权利的龙椅。随后,他宣布恢复大唐国号,改沿用了二十年的前唐&ldo;天佑&rdo;年号为&ldo;同光&rdo;,改魏州为兴唐府,号东京;改镇州为真定府,号北都;老家太原则改称西京。为了显示他的帝国与曾经的大唐王朝一脉相承,一座宏大的太庙也同时在太原落成,在那里供奉着从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在内的历任唐朝皇帝的牌位,当然还加上了他的曾祖父朱邪执宜、祖父李国昌和父亲李克用。
李存勖低头看去,文武百官匍匐在地,山呼万岁,大唐旗帜,迎风招展。他相信,这一天,他创造了历史,他成功地让那个繁华如梦,光辉灿烂的大唐王朝起死回生。就在这一天,塞北草原上的契丹骑兵正挥鞭扬刀,在幽州边境大肆劫掠;开封府里的朱友贞还在为朝堂上的派系争斗焦头烂额;安居蜀地的王衍正歪坐在浓妆艳抹的嫔妃中喝得烂醉;钱镠正在他越来越富庶的吴越王国里津津有味地巡视着各方进贡的奇珍异品。没有人会觉得这一天跟其他日子有什么不同,更没有人会把李存勖的举动和那个早已消逝的王朝联系起来。
李存勖不会知道,被他建立的这个王朝会在后世的史书中被确切无误地加上一个&ldo;后&rdo;字,以示与那个闻名四海的唐王朝区别。更尴尬的是,这个顶着前朝荣光建立的王朝不仅没能统一天下,甚至只仅仅存在了十三年,成为那个乱世中短暂的插曲。
一朝梦醒之时,远不是残月落花那样的诗情画意,而是如荒漠寒风般的刺骨与真实。
不过现在,春风得意的李存勖还是像每一个开国皇帝一样大封群臣,尽情享受着无上的权利。生母曹氏理所当然地沾了亲生儿子的光,被尊为皇太后,嫡母刘氏虽然是李克用的正室,如今也不得不很委屈地成了皇太妃。刘氏倒是很看得开,她主动对曹氏说:&ldo;只要咱们儿子争气,家族兴旺,以后我们在九泉之下也安心了,我不会计较这些的。&rdo;但其他的官员们就没这么想得开了。分封下来,一大批河东世家子弟登上了高位。这些人大多平庸无能,骄奢淫逸,只因为家族势力在河东根深蒂固,便跟着鸡犬升天。眼见新生的后唐王朝搭了这样一个草台班子,有识之士无不摇头叹息。李存勖刚刚上台之时,对河东各种顽疾洞若观火,大刀阔斧,革除流弊,如今身处局中,反而在困局中越陷越深。
在李存勖的班子里,能力最强的要属郭崇韬。此人能力出众,又深得李存勖欢心,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枢密使,独掌军政大权。郭崇韬虽然有才,但私心太重。为了独揽大权,他向李存勖建议,让曾经的上司李绍宏调任宣徽使,专管宫廷,如此便除掉了一个有力的对手。郭崇韬同样看不起极有才干但心术不正的孔谦,极力推荐工部侍郎张宪兼任租庸使,孔谦只好屈居副职。租庸使负责全国物资调度,孔谦早就对这个职务垂涎已久,如今因为郭崇韬作梗,竟然功亏一篑。这样下来,李绍宏、孔谦一帮人都对郭崇韬恨之入骨。李存勖的帝国刚刚建立,内部便已矛盾重重,暗流涌动。
更大的难题还在后面。与分封文武百官相比,更困难的是册封皇后。李存勖的众多女人里,他最宠爱的毫无疑问是魏国夫人刘玉娘,这个皇后位置当然非她莫属。但问题来了,卫国夫人韩氏是正室,燕国夫人伊氏位次也在刘玉娘之上,如果强行封刘玉娘为皇后,这些女人要是闹腾起来,后院起火,那可是很麻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