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郭崇韬自己最清楚,他遇到的是一个绝好的逃离政治漩涡的机会,而这个机会他一定要牢牢抓住。他身兼枢密使、侍中、成德军节度使等数职,尽揽朝政大权。但他深知&ldo;木秀于林,风必摧之&rdo;,权力越大,嫉恨越多。李绍宏、孔谦等人原本就对他恨之入骨,最近因为屡次劝阻李存勖修建夏宫的事,似乎又得罪了刘玉娘。更可怕的是,李存勖现在对他似乎也很不满。不久前,一个叫罗贯的县令因为秉公执法得罪了张全义,张全义通过刘皇后在李存勖面前诬陷罗贯,让这个县令身陷囹圄。为了救罗贯一命,郭崇韬极力申辩,没想到反而惹得李存勖大怒,当即把罗贯斩首示众,甚至命人紧闭殿门,防止郭崇韬进去捣乱。这让郭崇韬又羞又气。郭崇韬很清楚,朝堂上如此危机四伏,明泽保身为妙。再这样发展下去,稍有不慎,他就会被政敌们抓住辫子,引来杀身之祸。而这次入蜀作战,自己如果能成为主帅,不仅能成就大功一件,巩固在朝中的地位,还能趁机避开朝堂之上的纷争。
所以,李存勖一问起伐蜀的主帅,他立刻否决了大臣们提出的各个人选,把李继岌抛了出来。李存勖很宠爱这个儿子,他推荐李继岌为帅,李存勖一定会同意。但李继岌年纪轻轻,又无作战经验,必然要为他选一个得力的副帅辅佐,而这个人,非他莫属。&ldo;小儿年幼,怎么能独自领兵呢?爱卿选择一个副将辅佐他吧。&rdo;不出所料,李存勖迟疑了一会儿,说出了郭崇韬希望听到的话。接下来是沉默。所有人选都被郭崇韬否决了,大臣们再也找不到更适合的人。李存勖动了动他厚厚的嘴唇,终于下定了决心。&ldo;既然这样,副将还是爱卿当最好。&rdo;狂喜涌上心头,郭崇韬等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正式下令,以长子李继岌任西川四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任招讨使,出兵六万伐蜀。郭崇韬成了这支入蜀大军的实际统帅,他坐在马上向着远处的崇山峻岭进发,心里充满了龙入大海,鸟上九天般的兴奋。出发之前,心思慎密的他甚至预先安排好了朝廷内的事。他在皇帝面前推荐好友孟知祥作为今后的西川留后,同时又推荐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张宪为相。他相信,自己既手握重兵,朝中又有人内应,足以令政敌们无机可乘。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死亡的指针开始慢慢转动,终将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当后唐大军铺天盖地向蜀地进发的时候,前蜀王朝却毫无察觉。早就习惯了偏居一隅,安逸享乐的前蜀皇帝王衍不顾朝臣们的劝阻,正带着大批随从侍女,以数万大军护驾,北上秦州游山玩水。这是一个奇特的历史时刻,当郭崇韬和他的虎狼之师向着成都汹涌而来之时,王衍却和他的宠臣爱妃们一路吟诗赋歌,踏青游玩,毫无戒备地朝着杀气腾腾的敌军迎面而去。
十月初,唐军先锋越过宝鸡,兵出散关,一路疾行,翻越秦岭。郭崇韬登上大散关,仰望关前崇山峻岭,指天发誓:&ldo;伐蜀之战若不能胜,我决不再踏入此关!传令,全军轻装前进,昼夜兼程,直捣成都!&rdo;其他将领却不像郭崇韬这样志在必得,纷纷劝告,蜀地险要难攻,加之粮草不济,不可长驱直入,不如等待粮草补给,再发动进攻不迟。郭崇韬毫不犹豫地说:&ldo;战机一失,失不再来!我军突然进攻,蜀人毫无戒备,正应直捣黄龙。蜀地再险,无人防守,还不是一样纸糊的城墙?&rdo;郭崇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速度是他取胜的法宝。他亲眼见到了李嗣源如何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把自己编排的那次突袭演绎成了一场辉煌的大胜,现在他要复制同样的成功。只不过,这一次,他既是编剧,也是导演。对郭崇韬而言,除了把这场戏演绎得荡气回肠,光芒万丈之外,他别无选择。
王衍和他的巡游大军刚刚到达汉州(今四川省广汉市),唐军大举入蜀的消息终于飞过了秦岭,传到了盆地之内。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王衍看着惊慌失措的报信者,竟然哈哈大笑。他的第一反应,这肯定是朝中那帮不希望自己出巡的大臣们捣鼓出来的鬼主意,散布后唐来攻的假消息,目的是把自己骗回成都。从没见过打仗的王衍手舞足蹈,夸夸其谈道:&ldo;沙陀兵来攻打我?好啊,我正想炫耀一下武力,显示一下我的威风!&rdo;他立即传令,全军不但不返程,反而加快前进,他要亲自率军与传说中的后唐大军决一死战!
唐军先头部队迅速攻下前蜀的战略要点威武城,随后马不停蹄,直扑凤州(今陕西凤县)。负责凤、兴、文、扶四州军事的武兴节度使王承捷立即放弃了抵抗,把四州之地连同四十万斛粮食悉数献上。唐军如此轻易地从敌人手中获得了急需的军粮,郭崇韬仰天大笑:&ldo;平定蜀地,已然无疑!&rdo;
在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看着丢盔弃甲的败兵从北狼狈而来,王衍终于相信唐军已经大举入侵。当残酷的真相扑面而来时,王衍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把先前的豪言壮语抛到了九霄云外。随行的将领中不乏头脑清醒的人,他们劝道:&ldo;虽然唐军已经入境,但目前东川、山南还在我们手里,我军主力仍在,只要以大军守住利州,局势一定可以慢慢扭转。&rdo;王衍强打精神,任命随驾清道指挥使王宗勋、王宗俨、王宗昱为三招讨,率兵三万迎战后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