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一直静默无声的军队变成了沸腾的人海,他们簇拥着郭威,掉转马头,朝着开封的方向疾行。他们要帮助自己的统帅把曾经唾手可得的天子龙椅重新夺回来,让自己的老大成为中原的统治者。
这支大军第二次南下,声势更加惊人,沿途守军纷纷倒戈。郭威则一路连发文告,安抚百姓。三天之后,全军南渡黄河,到达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开封已近在咫尺。郭威向太后发出奏折,请求由自己来主持社稷,愿意事奉太后为母。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迅速传遍天下。开封城中,各色人等交织于朝堂上下,人人都在盘算,这样的节骨眼上应该作何选择。远在邺都的柴荣,正紧张部署着辖区内的防务,他敏锐地预感到,一场改变天下的巨大风暴已经卷起,他必须做好必要的准备。河东太原,气急败坏的刘崇破口大骂,形势突变,李骧一语成谶,自己却鞭长莫及。而开封城幽暗的深宫之内,面色凝重的李太后疲惫地望着门外无尽的黑夜,她的脸在不易察觉地抖动。郭威的最后通牒已经交到手上,她可以选择拖,但那明显拖不了多久。她只希望,曾经公认的皇帝接班人刘赟能尽快赶到开封,那样或许还有挽回危局的希望。
但刘赟永远也来不了了。他刚到宋州,城外便出现了郭威手下大将郭崇威率领的骑兵。数天前,澶州兵变的消息传到开封,留在京城的王峻立即响应,派郭崇威和马铎两员大将领精骑分赴宋州、许州,阻截刘赟一行。刘赟困守孤城,寸步难行。
此时,郭威已到达开封城郊的七里店,宰相窦贞固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垂帘听政的李太后被孤零零地丢在了皇宫,李家王朝已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孤独与绝望中的李太后不得不发布诰令,宣布把从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帝的刘赟废黜,任命郭威代理国政。形势已然明朗,傻子也知道如何站队。文武百官和四方藩镇纷纷出场,劝进郭威早登帝位的上表雪片般飞到他手中。
看着这一幕似曾相识的活剧,郭威感慨不已。想想朱温、李嗣源、石敬塘……这些人都曾踏着别人的尸体成为皇帝,但中原的战火却越燃越旺,城头的大旗依旧变幻,他们建立的那些短命王朝就像浪尖上的泡沫一样转瞬即逝。现在,这幕肥皂剧的主角换成了他。他即将登上峰顶,但在那峰前等待他的会是万千风云,还是百年孤独?
公元951年正月,李太后颁下了她的最后一道诰令,授郭威传国玺印,正式即皇帝位。
崇元殿前,郭威拾阶而上,一步步走向那座泛着冰冷金光的龙椅。无数人屏息以待,更多人却在心里冷笑。他刚刚终结的那个王朝仅仅持续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天下依然混乱,让人看不到希望。已年近半百之年的郭威,以这样并不名正言顺的方式登上帝位,实在不让人看好。
郭威轻轻地在龙椅上坐下。面前响起万岁的呼声。但郭威的眼睛却似乎并没有停留在山呼万岁的文武百官面前。他的思绪忽然飞到了一个与面前景象毫无关联的地方:那是风雨飘摇的邢州城。那里,是他的故乡。那里,更是忠义之士辈出的地方。在那里,他曾经有机会北伐幽燕,发起光复燕云十六州的荣耀之战。而那里,现在依然笼罩在辽军铁蹄的阴影之下。当他终于可以指点江山之时,那沉寂的梦想正如这即将到来的春日,灿然复苏。
邺都城中,柴荣缓缓摊开那卷他早已烂熟于心的地图。他心里正有某种东西在呼啸澎湃。他相信,这一刻,父亲一定和自己一样,想起了邢州城、清风楼、五里桥,想起了他们之间心有灵犀的约定。
第二章 英雄路远
曾经的末路英雄黄袍加身。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登上天子之位的郭威感受到的却是更多的无奈。那条梦想之路,很快将交给他的儿子柴荣继续前行。而那个无畏的年轻人决定用一场大胜来作为自己的加冕之礼。
6 梦想与现实
梦想很美好,但往往遥不可及。虽然郭威做梦也想光复燕云十六州,统一天下,重现盛世,但他不得不首先面对一个个迎面逼来的威胁。
被废黜的刘赟不久被宋州节度使李洪义毒死。同日,刘崇在太原宣布自立为帝,公开与郭威摊牌。刘崇占有十二州之地,尽揽河东精锐,兵马强盛。由于其沿用汉的国号,为与后汉区别,史称&ldo;北汉&rdo;。接着,刘赟的老部下巩廷美、杨温在徐州起兵,与北汉政权遥相呼应。而嗅到了血腥味的辽军则在边境频繁异动,大有乘虚而入之势。
龙椅都还没坐热,郭威便立马遭到了三个方向的夹击。更令他担心的是,自己是靠&ldo;黄袍加身&rdo;才抢来的帝位,言不正名不顺,如何能让天下诚服?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郭威决定先从自己的姓氏入手。他想起了关于自己姓氏的那个遥远的传说。郭姓的受姓始祖据说是周武王之叔姬叔。当年姬叔受封于东虢,号&ldo;虢公&rdo;,因&ldo;虢&rdo;、&ldo;郭&rdo;音同,姬叔的后代渐渐以郭为姓。郭威展眉大笑,这是一个绝好的理由,周代宗室的子孙,虢叔的后裔,谁还敢说我没有皇族血统,谁还能质疑我的皇帝身份?郭威立即下诏:&ldo;朕周室之裔,虢叔之后,国号宜曰周。&rdo;同时,改年号为广顺。为了和两千年前那个延续了八百年的周王朝区别,郭威的这个新王朝被史学家们称为&ldo;后周&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