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郭威任命王峻为行营都部署,领兵援救晋州,为了表示信任,特意授权他可根据情势机断从事,不必事事报告,以免贻误战机。
辽军日夜不停地猛攻晋州,王峻的援军却在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莫名其妙地停了下来,而且一停就是十天。消息传到开封,曾经表示对王峻无限信任的郭威也着急了,立即派使者前往陕州,要求王峻急速北上救援,同时宣布自己将御驾亲征,挽救危局。
没想到王峻却很镇定,他要使者转告郭威说:&ldo;晋州城池坚固,不易攻破,而敌军锐气十足,不可力争。我之所以屯兵不进,是等待他们士气低落,并不是臣下胆怯。陛下新近即位,不宜轻举妄动。倘若御驾亲征,京师空虚,如果兖州的慕容彦超突然起兵的话,后果不堪设想。&rdo;郭威听了这话,恍然大悟,以手拉耳,长叹道:&ldo;糊涂,糊涂!我一时心急,差点酿成大错!&rdo;要不是王峻提醒,郭威甚至都忘记了盘踞兖州的手下败将慕容彦超。
去年在开封城外,慕容彦超牛皮吹破,被杀了个丢盔弃甲,狼狈逃回老巢兖州。虽然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但慕容彦超却并不死心,一直在暗中整军备战,私下联络北汉、南唐,积极倒周,企图东山再起。慕容彦超的这些鬼把戏,郭威当然都看在眼里。只是登基伊始,百事缠身,一直没顾得上这个漏网之鱼。现在听王峻一提醒,顿时醒悟。慕容彦超确实是身后的一把刀子,不得不防,晋州危局,只能倚靠王峻一人之力了。
在陕州故意停滞了十天之后,王峻的军队忽然加速,一路北上,五天之内已到达晋州南郊。此时辽、汉联军围攻晋州多时,久攻不下,早已疲惫不堪。加上天降大雪,补给困难,辽军已有退意。听说后周援军已到,辽军二话不说,连夜逃跑。辽军的不厚道让北汉军吃了大亏,在王峻的猛烈攻击下,北汉军损失惨重,狼狈退回太原。
此战之后,北汉皇帝刘崇明白了两件事:关键时候契丹人是靠不住的,而后周军队的实力更是不可小觑。领了教训的刘崇被迫转攻为守,暂时打消了大规模南下的念头。
解了晋州之围,郭威准备对慕容彦超下手了。广顺二年(公元952年)正月,郭威一纸诏令,沂、密二州不再隶属泰宁节度使管辖。泰宁节度使正是慕容彦超。此诏一出,慕容彦超勃然大怒,这是郭威虎口夺食,更是赤裸裸的挑衅。慕容彦超当即宣布不接受后周管辖,出兵攻掠邻近州县,同时向南唐救援。慕容彦超这么容易便中了激将之计,郭威喜不自胜,当即调集军队,准备出兵攻兖。大战一触即发,一封来自澶州的紧急文书却交到了郭威手上。这是柴荣的亲笔书信,竟然是要求带兵出征兖州的。
拿着儿子的这封信,郭威陷入了沉思。柴荣主动请战,这是在表明态度。他很清楚柴荣的个性:刚烈、直接、务实。他的每一个想法都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而一旦他认定的想法,一定会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晋州一战,王峻立下大功,风头一时无两。但王峻这个人,才干固然出众,却骄横自大,甚至连郭威也不放在眼里。全天下都知道,郭威的亲生儿女都已夭折,王峻功高震主,不免引起人们诸多遐想。毕竟,在那个强者为王,弱肉强食的时代,血缘正在逐渐失去说服力。柴荣这时候站出来,是想向天下宣布,郭氏一脉并非无人。
远处隐隐传来更鼓的声音。郭威猛然惊觉,空荡荡的大殿内,昏暗摇曳的烛火下,竟然只有他孑然一身。他转过头,久久地注视着那张冰冷的龙椅。是的,在天下人眼里,他走上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但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失去的却是生命中真正珍贵的东西。家人,儿女,和延续梦想的希望。某种冰冷的东西从他的眼角滑下。郭威轻轻取下挂在墙角的那张长弓,信步走到殿外。天边即将破晓,而北方却依然一片黑暗。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挽弓,拉弦,注视着那片看不见尽头的黑夜。弓弦轻响,一支箭从他的心里呼啸而出,飞向千里之外的北方。
如果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便是梦想。这个世界上,如果还有谁能接过他手里的这张弓,拉满梦想与命运搏杀,这个人只能是柴荣。
第二天早朝,郭威抛出了柴荣的上书,交给众大臣讨论。郭威的意图众人一看便知,这是要给柴荣立功上位的机会了。王峻闪电般地站了出来。&ldo;澶州拱卫京师,关系重大。郭荣(柴荣被郭威收为义子后改姓郭,为叙述方便,后文仍称柴荣)将军不可轻离职守!&rdo;郭威有些诧异地看着语气坚决的王峻。之前早有传言,王峻对柴荣甚为忌惮,处处有打压之意,他还不大相信。今日看来,满朝文武都知道郭威的心思,但王峻仍然如此力阻,看来传言不虚。郭威没有再坚持。王峻时任枢密使,参预军机大事,又刚刚立下大功。郭威不希望因为柴荣的事和他当面闹翻。几经商议之后,郭威最终任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为主将,齐州防御使史延超为副,统兵讨伐兖州。
后周军很快到达兖州,击败了来援的南唐军,接着包围了兖州城。慕容彦超屡次出城交战,连战连败。见势不妙,慕容彦超干脆躲进城里,当起了缩头乌龟。后周军随即发动猛攻,但兖州城池坚固,慕容彦超又早有准备,这场仗打了好几个月,仍没有半点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