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以来,许多有识之士都敏锐地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危机。在寺院最昌盛之时,一代名臣狄仁杰就曾向武则天痛陈寺院庙宇之浮华:&ldo;今之伽蓝(指佛教庙宇),制过宫阙,穷奢极壮,画绩尽工,宝珠殚于缀饰,瑰材竭于轮奂。&rdo;又说,因为寺院僧侣太多,造成&ldo;一夫不耕,犹受其弊,浮食者众,又劫人财&rdo;。但潜心信佛的武则天哪里听得进去。唐宪宗时,韩愈更因为反对皇帝迎佛骨,险些丢掉身家性命。
到了咸通年间,唐王朝已危机四伏。内忧外患中的唐懿宗李漼不顾群臣反对,坚持举行空前隆重的迎佛骨大典,甚至宣称&ldo;但得生见,死而无恨&rdo;。对佛祖的虔诚并没有给唐朝皇帝和他的王朝带来好运气。迎佛骨仅仅三个月后,李漼便一命呜呼。一年后,王仙芝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唐王朝分崩离析。
而唐亡以后,早已被长年的战乱和饥荒折磨得看不到希望的人们,只能更虔诚地把希望寄托在似乎隐藏着无穷法力的寺庙中。佛像修得越来越金碧辉煌,香火越来越旺盛,而人们却越来越贫穷。
这是一个悲哀的轮回。但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一味以强力禁止,只怕会事与愿违。
遣走王朴,心事重重的柴荣信步走出殿外。乌蓝的夜空低垂着几朵巨大的朔云,看不见一丝星光。柴荣只觉得心头压抑而烦闷,自言自语道:&ldo;一场暴雨就要来了。&rdo;
几名宫女提着灯笼缓缓而行,柴荣跟着那摇曳不定的烛光,转过重重回廊,缓缓迈进了寝宫。符皇后听得皇帝到来,早已迎出门来。抬头看着婀娜而立的符皇后,柴荣顿觉心头释然,不禁微笑起来。她正站在几株盛开的牡丹旁,一如往常的安静平和。
数年前,后汉皇帝刘承祐突然向他和郭威一家举起屠刀。在那场杀戮中,柴荣的结发之妻刘氏和他的三个幼子死于非命。那是柴荣最黑暗的日子。而就在那时,这个女人如奇迹般出现在他身边。坚毅勇敢、宁静沉稳、美丽端庄,上天把这些珍贵的特质毫不吝惜地赐予了这个女人。是她让柴荣很快获得了重生。
看着柴荣,符皇后同样感到了心头那股甜甜的味道。
她并非普通女子,原是后晋节度使、魏王符彦卿之女。成年后,按照父母之命,她嫁给了大将军李守贞之子李崇训。门当户对,深院高墙,原以为这就是她人生的全部。但没想到,一场巨变从天而降。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死后,李守贞野心膨胀,联络了几个军阀,悍然起兵,企图夺占中原。时任枢密使的郭威奉命讨伐,三下五除二便平定了叛乱。汉军攻破河中城,李崇训自知难逃一死,决意杀死全家老小,然后自杀。
大好年华,岂能白白为这帮乱臣贼子陪葬?符氏并没有如普通女子那样轻易向命运低头,她打定主意,藏身于帷幔后,任凭李崇训举着染血的钢刀如疯狗般狂呼乱叫,就是不发一语。汉军已冲入府内,李崇训找不到妻子,只好作罢,自杀身亡。符氏这才从帷幔中走出来,镇定地对冲进来的士兵说:&ldo;我乃魏王之女,郭将军与吾父交往甚厚,速报!&rdo;
郭威与符彦卿同出河东行伍,原本就是莫逆之交。听说是符彦卿的女儿,郭威立即前来相认。问明原委,郭威对符氏的沉稳勇敢大为惊叹,亲自把她送归魏王府。符氏感激郭威的救命之恩,拜为义父。
不久,汉隐帝对郭威、柴荣下手,二人遭遇灭门之祸,仅以身免。郭威悲痛欲绝,对柴荣,更觉愧疚。在他看来,因为自己,年纪轻轻的柴荣无端受到牵连,结发之妻和三个幼子惨遭横祸。无论如何,他要为侄儿补偿一个幸福的家庭。猛然间,在河中城内搭救的那个奇女子的身影跳进了脑海。名门之女,端庄贤淑,沉稳勇敢,这样的女子和胸有大志,英姿飒爽的柴荣,岂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双?
郭威又一次走进了魏王府,这一次,他带去了丰厚的礼物,他要亲自为自己的养子提亲。
柴荣与符氏,同样经历过生死,经历过人生起伏的两个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两年之后,她为柴荣带来了新的希望‐‐儿子出生了。不久,郭威去世,柴荣登上皇位,随即册封符氏为皇后。在符氏的心里,嫁给柴荣是她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她相信,这个男人,不仅仅是皇帝,更是天下的希望。
这个男人正微笑着向她走来,纵然此刻阴云密布,风雨将至,她心里却满是清风明月,温柔甜美。
&ldo;皇后,我准备做一件大事,只是此事牵涉甚大,不免忐忑……&rdo;柴荣接过符皇后递过来的一杯清茶,一边轻吹茶水,一边说。符皇后没有吱声,安静地等着他说下去。自从柴荣登基之后,件件做的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只是他很少会主动向自己提起政事。到底是什么样的事,竟然让如此有主见的柴荣如此不安?
&ldo;最近,各州纷纷来报,寺院越建越多,越修越大。漏网背军之辈,行奸为盗之徒,纷纷躲进寺院以逃避法办。而天下之财更是源源不断流向寺院,所谓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若不加限制,如此下去,恐财物枯竭,人力匮乏,我平定天下,光复燕云之梦就难实现了。&rdo;
符皇后一听,心中不禁一震。原来柴荣心中所想之大事,是要限制佛教。她自小便熟读史书,对前朝往事如数家珍。佛教传入中土之后,自南北朝以来,曾先后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都曾掀起过轰轰烈烈的灭佛、限佛行动,史称&ldo;三武灭佛&rdo;。毫无疑问,三次灭佛的动机都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财源和人力的控制,但在民间却有诸多争议。更诡异的是,拓跋焘后来被近臣所杀,死于非命;宇文邕则英年而逝,两年后北周灭亡;而唐武宗李炎虽然让走下坡路的王朝回光返照,创造了短短的会昌中兴,却因服食丹药而暴亡,这三位皇帝似乎都未能善终。以至于民间多有传言,说这都是因为灭佛毁佛,所以遭到天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