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刀锋5s > 第304章(第1页)

第304章(第1页)

两天后,柴荣颁下诏书,在秦州、凤州、阶州、成州实行特赦,战争中俘获的后蜀将吏士兵,愿意留下的给予优厚的俸禄赏赐,愿意离去的送给路费服装遣返。同时宣布,这四州的百姓,除了夏、秋二税按照后周标准征收,其他赋税徭役全部取消。关西百姓一片欢腾。当年他们不顾危险跑到后周境内请求发兵,就是为了得到今天这一切。如今梦想成真,自然欣喜异常。至于那个曾经的皇帝孟昶,早被他们忘得一干二净。

这一夜,开封皇宫内彩灯高悬,溢彩流光。柴荣大摆筵席,宴请群臣。一向忙碌而肃静的后周皇宫,今夜人声鼎沸,莺歌燕舞。这场庆祝关西大胜的御宴上,人人开怀畅饮,眉飞色舞。这真是一场及时的大胜。因为这场胜利,对柴荣的质疑销声匿迹,宫殿中的每个人,如今都把柴荣当做神一样的存在。他们用恭顺而崇拜的目光注视着这位风华正茂的皇帝,开心地喝下一杯又一杯的美酒。登基仅仅两年,便先后击败河东、后蜀两大强敌,开疆扩土,威震天下,柴荣身上的光环令人目眩。

此情此景不禁让柴荣有种不合时宜的感慨。在他看来,他正在做的很多事,远远比攻城略地重要。只是,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才能让人们看到其中的价值。但这些事,支持的人不算多,反对的声音却此起彼伏。而现在,仅仅因为关外的一场胜利,人们便欣喜若狂,对他顶礼膜拜。一场战争,瞬间便让他站到了威望的巅峰。

柴荣有些自嘲地笑了笑。这仅仅是人们的短视吗?也许,是他们太渴望一场胜利,太渴望看到平定四海的希望。战乱、贫困与分裂,已经延续得太久。经历了长久痛苦的人们,急不可耐地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乱世终结,哪怕是那一点点曙光,也足以令他们欣喜若狂。也许,是加快统一战争步伐的时候了。情势迫人,所谓智者顺势而为,他最好的选择只能是&ldo;制天命而用之&rdo;。

人群中,柴荣看到了一反平素的稳重,笑逐颜开,频频举杯的王溥。关西之战,除了自己,王溥也许是受到内心折磨最多的一个人。柴荣走到王溥身边,举杯敬酒:&ldo;这次能大获全胜,全仗爱卿选择主帅得当之力啊!要论功劳,爱卿当记首功!&rdo;王溥老泪纵横,感动不已。

柴荣还看到了赵匡胤,二人目光相接,心照不宣地轻轻点了点头。事实证明,赵匡胤对关西战局的判断是准确的。这个年轻人,拥有一般武将没有的眼光、头脑和气度。毫无疑问,他应该拥有更加远大的前程。

最后,柴荣走到了王环面前。这是他刚刚亲自任命的骁卫大将军。愿意用生命来坚守承诺与忠诚的人,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宝石。得知了王环在凤州坚守的事迹,柴荣立即接见这位被俘的蜀将,亲手为他解开绳索,并晓以大义,终于令这位勇将降服。&ldo;谢陛下不杀之恩,免在下之罪。&rdo;王环急忙站起身。柴荣笑了笑:&ldo;各为其主,忠于所事,何罪之有。接下来,朕会将一项重任托付给你!&rdo;两只酒杯碰到了一起,发出悦耳的脆响。

暂时消除了后蜀的威胁,柴荣的眼光很快放到了江淮之间。唐亡以来,但凡提起淮南,每个中原的统治者都会头疼。当年的中原霸主朱温,大杀四方,甚至把不可一世的李克用也逼得走投无路。唯有淮南,他却先后两次在这里栽了大跟头。&ldo;战神&rdo;李存勖目空一切,横扫天下,也不敢贸然对淮南用兵。甚至血洗中原的契丹骑兵,面对淮水之险也只能知难而退。这个当年最初由杨行密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历经内部权斗,大权最终落入杨行密的大将徐温之手。徐温死后,养子徐知诰(后改名李昪)执掌国政,笼络江淮各方势力,终于羽翼大成,遂于公元937年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死后,其子李璟继位。从那之后,这个从未向中原臣服过的政权,在和中原对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李璟一改父亲当年定下的保境安民,不轻易对外用兵的政策,开始向长江上游扩张,先后发动对闽、楚两国的战争,将势力扩张至福建、湖南一带。李璟甚至还与契丹相互勾连,结成密盟,大有南北呼应,觊觎中原之心。对这一切,柴荣自然不会置之不理。

时值隆冬,雪后初晴,腊梅飘香。皇宫万岁殿内,柴荣正与各位将军、大臣们一起就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柴荣忽然叹道:&ldo;如今正值大寒,朕在宫中安然而坐,与诸君一起享用美味佳肴。朕对天下百姓没有什么功劳,却坐享上天赐予的禄位,时常深感渐愧。&rdo;他犀利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声音一如既往的坚定:&ldo;既然不能像百姓那样耕耘劳作,朕只有亲冒飞矢流石,为民除害了!&rdo;一听此言,众人的脸上神采飞扬。看来,皇帝已经下定了向南用兵的决心。平定江淮,指日可待!

第六章 兵指淮南

淮南,唐末以来一直是中原枭雄的梦魇之地。但柴荣知道,不平此地,后周王朝将永远无法摆脱腹背受敌的局面。哪怕他深爱的皇后苦苦相劝,他仍义无反顾踏上了亲征淮南的凶险征途。

28 壮士怀愤激

此时的南唐,正处于微妙的转折之时。倚仗江淮之险,避开了战乱之祸的南唐,在前任国主李昪的治理下曾达到了其他割据政权难以企及的高峰。

李昪,这位曾被陆游评价为&ldo;仁厚恭俭,务在养民,有古贤主之风&rdo;的皇帝,对局势有着清晰而明智的判断。他称帝后,在位七年,兵不妄动,守土养民,轻徭薄赋,使南唐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当中原陷于连年战乱之时,李昪成功地把中原的苦难变成了自己的红利。他大量接纳从中原一带流落江淮的难民,不仅妥善安置,还给了不少优待政策,江淮俨然成为令人羡慕的世外桃源,国力日渐强盛,逐渐成为&ldo;十国&rdo;中的强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