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珍听着点头,转而打听道,“三宝,那每亩地的人参种子多少钱?”
“林大姨帮讲了价,每亩地需要两斤种籽,五百块。”
“啥?”
老太太抽了口冷气,“这么贵?”
“奶,您得想想投资回报率呀。”
反正现在睡觉前也没什么消遣,没得电视看,宁七盘腿在床上一坐,直接给祖孙几人普及起了胆量经济。
她清楚家里人担心什么?
钱嘛!
今儿又把乔凛的钱分了出去,兜里满打满算还剩一千二,可是她还要买缝纫机和布料。
硬说这些先不买,钱留出来只是买种籽,那花棚拿啥盖?
种籽不是撒到地里就完事儿,还得上肥呢,请技术人员得不得钱?
退一万步讲,这人参先种上了,回报可得个五六年呀,她们家就干巴巴的等?
都得等的麻麻赖赖!
她们手里这卖参的钱,是怎么着都不够的!
所以呀,必须先把服装产业弄起来!
钱生钱了!
才能保证人参的运营开销!
“三宝!”
马兴文举手请求发言,思维上,他算是家里最活络的人,一点便通!
“你说的大哥懂,服装算是第一产业,只有服装搞好,才能有余钱去种植好人参,那……钱还是不够呀,这两件事几乎赶到了一起,除非人参过两年再种,等咱们的服装买卖赚钱了,否则,咱拿什么钱去盖花棚?”
还是缺一笔资金呀!
对喽!
宁七认为马兴文说到了点子上!
这两个项目启动时间没差几天,所以无论如何,还差一笔钱!
服装启动是用她们卖野山参的钱,那么人参种植,就要依靠群众的力量了!
三兄弟和冯玉珍都一脑门的问号,“三宝,要去和全村人借钱?”
“不。”
宁七呼出口气,“是让大家参与进来,入股分红。”
她看过女大哥的书呀!
人家女大哥就是靠这模式顺利的干起了花卉种植。
当然,女大哥是沾先机的光,有空气去钻,自己这种,属于更长线的平稳发展。
利润都是同样可观滴。
郑队长既然说要带领全村人致富,那这便是最好的路径!
如果不想跟她干的,她提供种籽的渠道,不愿意自己种植的,就可以入股她的种植产业!
待人参一收,再按照参与份额分红,你好我好大家好了呀!
四个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三宝,你怎么确定大家都能参与?”
还得是马兴文发言,“人参这么挣钱,谁不想自己种植?”
“大哥,每亩地光种籽就要五百块!”
宁七应道,“咱就不说每亩地盖花棚也得个千把百,光这五百块,村里有几户会出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