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明锦衣卫陆炳 > 大明锦衣卫94(第2页)

大明锦衣卫94(第2页)

侍郎的瞳孔骤然收缩。徐光启翻开案头卷宗,烛光映得"嘉靖二十三年匠户暴毙案"几个字血红刺目:"彼时他们将硫磺混入淬火池,待匠人靠近时引发爆燃。今日手法如出一辙,不过更隐蔽——用软化的铁胚做饵,既杀了知情人,又能将冰淬法失败归咎于技术缺陷。"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惨叫。徐光启冲出门,只见一名更夫倒在军械库旁,胸口插着刻有"阴阳炉"标记的箭矢。更夫手中紧攥着半块烧焦的木牌,隐约可见"卅七"字样。徐光启蹲下身子,发现死者耳后有淡红色斑点——正是吸入过量硫磺蒸汽的特征。

"封锁四门!"徐光启转身对书童喝道,"去把《工部则例》第37条抄来!"他捡起木牌碎片,突然想起三年前那起悬案:工部三十七名匠人死亡现场,同样出现了未融化的硫磺结晶。而此刻库房燃烧的方向,正是存放"冰淬法"核心资料的密室。

工部侍郎不知何时已不见踪影。徐光启握紧锦盒,里面的铁胚似乎还残留着周铁心的体温。他突然想起《天工开物》里的另一句话:"五金之性,遇强则刚,遇柔则化。"可当技术成为权力倾轧的工具,当匠人成为利益链条上的弃子,再坚硬的精铁,也会在阴谋算计中化作一滩软蜡。

军器局的火光冲天而起,照亮了夜空中盘旋的寒鸦。徐光启望着熊熊烈火,手中锦盒传来异样的震动——那枚铁胚正在持续软化,仿佛在诉说着晚明技术传承者们的悲惨宿命。而暗处,某个与"卅七"有关的庞大阴谋,正如同淬火池中未消散的硫磺雾气,无声无息地蔓延开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硝石的致命作用

寒风卷着细雪掠过东厂阴暗的档案室,楚红药裹紧狐裘,指尖拂过积满灰尘的密档。泛黄的纸页在烛火下簌簌翻动,突然,一行朱批字迹让她瞳孔骤缩——"万历十五年,伪沸腾刑,工部匠人王二九暴毙于淬火池"。她猛地抽出卷宗,密密麻麻的记载如同毒蛇盘踞纸面:"硝石与硫磺水混合,水面即现沸腾假象,实则水温未达淬火所需,匠人误判时机,吸入毒气而亡。"

楚红药抓起案头的银匙,舀起瓷碗中冷透的茶水。茶汤表面凝结的油膜泛起涟漪,恍惚间竟化作军器局那片泛着青白色的淬火池。周铁心尸体被打捞时扭曲的面容、手中攥着的异常铁胚,还有池底未融化的硫磺结晶,在她脑海中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原来如此。"她喃喃自语,银匙重重磕在碗沿,"凶手用硝石伪造沸腾,诱使周大人相信池水已达淬火温度。"

作为"冰淬法"的发明者,周铁心对淬火工艺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他独创的"观色辨温"法,仅凭池水沸腾程度与气泡形态便能精准判断火候。而这恰恰成了致命弱点——当水面翻涌着虚假的泡沫,谁又能想到水温根本不足以淬炼精铁?楚红药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迅速记下:"硝石与硫磺水反应产生的气泡,比正常沸腾更密集细碎,且无蒸汽升腾。"

更夫送来的加急密报打断了她的思绪。展开油纸,上面赫然画着淬火池的草图,标注着检测数据:"池水表层温度37℃,底层仅12℃,气泡含硫化氢成分。"楚红药猛地起身,烛台被碰倒,火苗舔舐着桌角的密档。她顾不上扑灭,抓起卷宗冲出档案室——那些被精心伪造的"沸腾"假象,不仅要了周铁心的命,更试图将"冰淬法"的失败归咎于技术缺陷。

与此同时,军器局残存的火场里,仵作正举着灯笼仔细查看。"大人,找到了!"一名衙役捧着焦黑的铁料残块跑来。楚红药接过,借着火光辨认上面的刻痕——在扭曲的纹路间,"隆庆二年"四个小字若隐若现。她的手指微微颤抖,突然想起《大明会典》中的记载:隆庆二年,是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前,朝廷最后一年以实物缴纳铁课。

"这些铁料有问题。"楚红药转身对随行侍卫道,"立刻查访隆庆二年的铁课记录,重点关注未入库的异常批次。"她摩挲着铁料残块,冰凉的触感让她不寒而栗。隆庆年间的旧铁,为何会出现在周铁心的"冰淬法"试验中?而这个时间节点,恰好是明朝军备制度开始松动的转折点。

回到临时设立的案牍室,楚红药将所有线索铺陈开来。硝石的"伪沸腾"杀人手法、周铁心对淬火工艺的执着、隆庆二年的神秘铁料,还有反复出现的"卅七"标记,如同散落的拼图逐渐成型。她翻开东厂早年关于军火走私的卷宗,目光停留在一条不起眼的记载上:"万历初年,晋商王氏家族曾以旧铁充新,流入军器局。"

窗外的风雪愈发猛烈,楚红药却浑然不觉。她蘸饱笔墨,在纸上写下推论:有人利用隆庆年间积压的劣质铁料,混入周铁心的试验品;再用硝石与硫磺制造"伪沸腾",既杀死掌握核心技术的周铁心,又能借此否定"冰淬法"的可行性。而这一切,或许都与那个神秘的"阴阳炉",还有持续多年的军械走私网络息息相关。

当最后一盏烛火熄灭,楚红药望着窗外呼啸的风雪。硝石不再只是寻常的炼丹原料,它化作杀人的凶器,成为掩盖阴谋的帮凶。在这场精心策划的死亡棋局中,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而真相,如同淬火池底的硫磺结晶,在黑暗中等待被彻底揭开。

第三章:政治暗流

1。兵部的紧急封口

军器局的血腥味还未消散,兵部的调令已如乌云般压来。案发次日清晨,全副武装的士兵将军器局围得水泄不通,长枪如林,刀刃泛着森冷的光。兵部尚书王崇古的命令掷地有声:"匠人操作失误,即刻结案!"

徐光启攥着铁胚残片,看着士兵们粗暴地驱赶查案衙役,怒火在胸中翻涌。他转身拦住一名军官:"周大使死因蹊跷,池水成分异常,怎能草草了事?"军官冷笑一声,手按刀柄:"徐大人还是少管闲事为妙。"

消息迅速传遍京城,工部官员们噤若寒蝉,唯有徐光启连夜求见内阁首辅。书房内,烛火摇曳,徐光启展开密信与铁料检测报告:"大人可知,一条鞭法推行后,铁课改征白银,但军器局的账本上,仍记着大量实物铁料入库?"首辅神色凝重,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这些所谓的库存铁料,实则是兵部贪墨的幌子。"徐光启将写满数据的羊皮纸推上前,"正常市价下,铁料折银与实物征收间的差价,都进了某些人的私囊。而周铁心改良的冰淬法,能让劣质铁料提升品质,一旦推广,那些以次充好的勾当便再无容身之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窗外传来打更声,已是三更天。首辅沉吟良久:"王崇古此举,是要杀人灭口,保住这条贪腐链条。"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浑身是血,踉跄着撞开门:"大人,楚红药姑娘被兵部劫走了!"

徐光启脸色骤变。楚红药手中掌握着东厂密档,其中详细记载着多年前的军械走私案,与此次周铁心之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猛地起身:"不能让他们得逞!"可刚到门口,便被一队士兵拦住,为首将领宣读敕令:"徐光启妄议朝政,即刻停职查办!"

军器局内,王崇古站在淬火池边,看着士兵们将所有证物装车。一名亲信凑上前来:"大人,那徐光启。。。。。。"王崇古冷哼一声:"不过是个痴迷奇技淫巧的书呆子。只要冰淬法的资料毁了,周铁心一死,再没人能断了咱们的财路。"

夜色渐深,装满铁料的马车驶出军器局。车辙印在雪地上蜿蜒,通向京城某处神秘宅邸。而在黑暗中,无数双眼睛正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有人为失去亲人而悲泣,有人为揭露真相而隐忍,还有人,正酝酿着更大的风暴。这场由兵部主导的紧急封口,非但没能掩盖罪行,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腐败的真面目,一场更大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2。张居正的密信

暗巷深处的油灯在寒风中摇晃,楚红药蜷缩在破旧阁楼里,手指轻抚过泛黄的信纸。密信边缘还残留着火漆印的碎屑,张居正刚劲的字迹在烛光下泛着暗红:"查隆庆二年至万历五年铁课折银账目,重点比对福建、辽东两地。"她的瞳孔骤然收缩,耳边仿佛响起了军器局淬火池中诡异的沸腾声。

作为东厂新晋的情报官,楚红药深知这短短一行字背后的分量。福建,明朝与琉球贸易的重要口岸,那里的港口暗潮涌动,硫磺走私屡禁不止;辽东,苦硝的重要产地,而苦硝,正是军器局淬火池里那致命成分的来源。更关键的是,隆庆二年至万历五年,恰是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关键时期。

"原来如此。"楚红药喃喃自语,指尖划过信纸背面若隐若现的暗纹。税制改革将铁课改征白银,本意是整顿财政,可有人却借此漏洞,在实物铁料与白银兑换间大做文章。周铁心的"冰淬法"能提升铁料品质,一旦推广,那些以次充好、中饱私囊的勾当将无所遁形,这或许就是他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