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器局的官员们裹着厚裘,呵气成霜。徐光启命人将三块甲片分别置于雪地:一块传统水淬,一块蒙古冷锻,一块徐氏油淬。
“-20℃,弯折测试。”
水淬甲刚受力便“咔”地碎裂,冷锻甲纹丝不动,而油淬甲弯曲近直角,竟未断裂!
“箭试!”
三棱箭破空而来,水淬甲被贯穿,冷锻甲弹开箭矢,而油淬甲仅刺入半寸。
“蒙古甲虽优,但十两银子才打一副。”徐光启抚过甲片,“此甲,成本仅其十分之一。”
2。数据对比引发的朝堂震动
翌日,工部堂上,一份表格被传阅:
淬火法抗穿刺性低温韧性成本适用性
传统水淬中极差低仅南方驻军
蒙古冷锻优优天价边军精锐
徐氏油淬良良中等全国推广
张居正提朱笔,在奏本上批下铁画银钩的一行字:
>“着工部速验,若效,则岁省九边甲械银四十万两。”
户部尚书王国光盯着“四十万两”四字,脸色阴晴不定。
二、阴谋揭晓
1。锁子甲镍料的真实来源
葡萄牙人的“南蛮铁”骗局
徐光启的指尖在锁子甲上摩挲,忽然停在一处暗纹上——那是极细微的波浪状锻痕。
“这不是中原的锻法。”他低声喃喃,随即取来硝酸,滴在甲片上。
液体泛出诡异的青绿色。
“镍含量……竟与日本战国时期的‘南蛮铁’一致!”
他猛地翻开《倭寇图卷》,在不起眼的边角处,发现一行蝇头小楷:
>“佛郎机炮配件,实为高镍矿,自长崎入晋,岁输三千斤。”
——葡萄牙人竟以“火炮维修”为名,向晋商走私高镍铁矿,绕过朝廷关税!
晋商的“精准破坏”账本
锦衣卫抄没范家商号时,沈墨发现一本奇怪的账册。
表面记录盐引交易,细看却暗藏玄机:
-“甲字三百二十一”→大同镇缺甲321领
-“丙字九十八”→宣府镇缺甲98领
更可怕的是,断供时间全部卡在寒潮南下前——让边军在最冷时无甲可用,制造“自然损耗”假象!
2。白莲教的暗线浮现
锁子甲内衬的莲花血纹
沈墨用镊子挑开甲胄内衬,忽然僵住。
丝绸里子上,竟用暗红丝线绣着莲花纹样!
“血莲经幡……”他想起白莲教叛乱时的旗帜,图案如出一辙。
东厂档案的惊人记载
翻查密档时,一行记录刺入眼帘:
>“晋商范永斗妻王氏,闻香教首座女弟子,掌北直隶丝坊十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