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讽刺的是:
-用来记录"清廉"的笔墨,购自克扣的匠饷
-证明"足额"的官秤,砝码被偷偷锉轻
-就连巡查用的"样品",都是提前三月特制的
尾声灰烬真相
崇祯元年冬,一场大火吞没了冶铁场。
人们在废墟中发现:
-熔化的官印与私铸模具黏连在一起
-烧焦的账册露出夹层的真账
-半块未熔的银锭上,刻着"茶仪"二字
新任知县看着这一切,在给上司的呈文中写道:"查无实据,疑为匠役失火所致。"文书上的朱批鲜红如血,与炉中残铁的颜色一模一样。
二、暗炉真相:子时三刻的致命转换
第一章夜巡惊变
沈墨裹紧夜行衣,贴着冶铁场西墙的阴影潜行。戌时的梆子声刚落,场内的明炉便按例熄火,工匠们三三两两离开工坊。但锦衣卫出身的他,敏锐地注意到几个异常:
-更夫老刘头总在子时"如厕"半刻钟
-西北角的库房明明无人,却传出金属碰撞声
-排水沟的水汽里,混着刺鼻的硫磺味
三更梆子敲响时,沈墨终于发现了秘密——当更夫老刘头挪开库房第三块地砖,露出个黑黝黝的洞口。借着火折子的微光,他看到:
-地下三十级台阶通向幽深甬道
-墙壁上挂着的《河防一览图》后,藏着排烟孔道
-地底传来的热浪,裹挟着铁水特有的腥气
第二章铁水暗流
楚红药蹲在暗巷转角,指尖轻触墙壁上凝结的铁锈。这位东厂理刑百户伪装成运煤工已半月有余,终于在这天子时等到了证据。
当地下暗炉的闸门开启时:
-二十名赤裸上身的匠人推着铁水车
-铁水泛着诡异的青紫色
-模具上刻着陌生的三棱纹路
她冒险贴近观察,顿时倒吸冷气——这分明是建州女真的破甲箭造型!箭簇的开刃角度与明军制式截然不同,专为穿透棉甲设计。更可怕的是:
-铁水车上的标记显示这是"丙字号炉"产品
-但工部档案里,山西冶铁场只有甲乙两炉
-箭杆上烙着的"日昇昌"商号暗记清晰可见
第三章走私网络
沈墨跟踪运料车队三天,逐渐拼凑出完整的走私链条:
1。辰时:官矿马车运来贴标的"闽铁"
2。午时:晋商伙计将矿石分拣,优质料送暗炉
3。戌时:伪装成排水工的力夫,将成品运往北门
最关键的证据出现在第四天拂晓——当沈墨撬开辆"粮车"的夹层,里面整整齐齐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