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良久,四个人最终还是决定,举家入京。
入尚京,指路桃源镇,他们终于见到了那个当了他们好长一段时间信友的小姑娘。
出乎他们意料的年轻。
他们被热情相邀,再到入住桃源镇,一切都给安排地妥妥帖帖。
而这桃源桃源,也确实不输桃源之名。
比他们精心挑选的隐居之所相比,亦是丝毫不差。
又有与自己齐名的几位先生居于不远的屋宅,闲暇时候一起品茗论道,比起孤身隐居更是多了几分兴致。
但他们也没忘了自己此来的目的。
桃源镇自然是不能只他们这五个人,那前期就要收拢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但这人才也不是谁想来就能要的,收弟子之前,自是要先行考核一番。
考核标准:学识为次,人品为上。
他们也自认自己的名字还算响亮,收拢来一批满意的弟子后,这才是初步建成的五先生课堂。
随后便是女学。
秦鸢夫人自是出了一把力,还把自己经年的好友也一起拉了过来。
女学也跟着初建完成。
出了他们这五先生课堂和女学,他们在这桃源镇的学堂里也见到了其他几处院子。
织造院研究布料织造,布染,刺绣。
铸造院研究只研究锻造。
机巧院研究机巧机关。
至于格物院,好吧,里面研究的东西,他们也看不太懂,但每次过去看,都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这几个院子,便正正好印证了术业有专攻。
一切都在他们原先便设想好的计划中进行。
传道授业,挑选出最合适的弟子,倾尽全力去教导。
接着著书立传,把自己的思想编撰成书,存于学堂的藏书楼供后人阅览。
随后弟子再收弟子,如此这般,一代代相传。
学堂就在这年复一年中,在文坛中的名声越来越大,学问的气息也越发繁盛。
每天都有来自大雍各地的学子不远千里而来,只为听一堂五位先生的讲学,进去一览学堂中那座号称藏尽天下书卷的藏书楼。
学堂的考核犹在,只不过以前是先生们去设定考核的内容,现在的考核内容都是上一届进去的师兄师姐设立。
不得不说更为刁钻了。
谁也没想到,这也成了引得众学子前来的一个点。